立足我国资源
必须立足我国资源条件,科学确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保底线、保基本、保重点,确保粮食(含大豆)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
“我国有60%的人吃大米、40%的人吃面食,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稻谷、小麦口粮产需平衡。我们完全有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总量基本平衡。”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告诉记者,加入WTO以后,需要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调剂余缺。就进口总量来看,玉米、小麦、大米这三种粮食的进口量占国内生产量的比重不足2%。从需求来看,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和饲料用粮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进口粮食也有价格因素。例如国外大豆有价格优势,据统计,国外进口大豆运到我国山东青岛港的价格,每斤比国内便宜2角钱。所以我国的大豆进口相对多一些。今后,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还会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适量进口一些粮食。
毕美家说,今后必须立足我国资源条件,科学确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保底线、保基本、保重点。保底线,确保粮食(含大豆)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保基本,确保稻谷、小麦完全自给;保重点,确保玉米基本自给,力争自给率95%以上。
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10月我国玉米净进口38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04倍。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作物、工业原料,随着养殖业和深加工的发展,其用量快速增长。毕美家说,我国玉米单产水平相对较低,只要依靠科技、大力改善生产条件,确保95%的自给率是可以做到的。
重在提高单产
今后我国粮食增产将主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要改善基本设施条件,挖掘科技增产潜力,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单纯依靠扩大面积来提高产量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当前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50%,城市化率继续提高还要占用土地。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占用耕地约600万亩。”毕美家表示,今后将主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要改善基本设施条件,挖掘科技增产潜力,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单产的潜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基本设施条件改善有增长潜力。目前我们国家70%左右是中低产田,这些中低产田通过改造,单产可以提高20%以上。二是,科技增产潜力大,这是主要着力点。
加强高标准农田和现代装备建设,夯实新一轮粮食增长基础。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重点改造东北黑土地、提升黄淮海盐碱地、改良南方的红黄壤农地,打造我国三大粮食生产骨干区域,促进农机、农艺、信息的深度融合,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用信息化武装现代农机,推动实现农机智能化、农艺精准化。
创新科技推广平台,增强新一轮粮食增长驱动力。粮食生产每上一个台阶,都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要深入推进高产创建,大面积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突破技术瓶颈,组装配套形成区域性、标准化的高产高效模式。深入推进高产创建,在粮食生产优势产区实行整建制、大规模推广应用,辐射带动更大范围增产。
构建增产“助推器”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建设新一轮粮食增产主力军。着力完善扶持政策,构建新一轮粮食增长“助推器”。
我国粮食生产在高度重视基本设施改善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前提下,还要夯实粮食生产微观基础,培育新一轮粮食增长“骨干队伍”。南方地区50亩以上、北方地区100亩以上就是适度规模经营,要多发展一些这样的大户。还要扶持一批种粮合作社,打造一批家庭农场,建立一批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建设新一轮粮食增产主力军。我们在13个粮食主产区划定一批粮食主产市、主产县,打造一批能够提供稳定粮源的国家队。重点抓好产量超100亿斤的大市和产量超10亿斤的大县,在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也划定一批粮食主产县市和主产乡镇,使之成为区域平衡的生力军。重点关注西北、西南地区通过发展旱作农业来提高粮食产量的县市和乡镇,同时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使之成为下一轮粮食增产的中坚力量。
着力完善扶持政策,构建新一轮粮食增长“助推器”。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稳定扩大“四补贴”政策规模,开辟新增补贴项目,重点向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重点向防灾减灾稳产增产的关键技术倾斜,稳定和加大产粮大县财政奖补力度。
对于有着13亿多人口的中国来说,吃饭问题无论何时都是头等大事,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毕美家表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对重要农产品品种进行战略平衡,着力强化农产品市场调控,切实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信息来源:
13-01-08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