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烧掉、烂掉、甚至污染环境的秸秆,在八桂大地上派上了不同的好用场——或还田、或栽菌、或造纸、或用作饲料。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55%。
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栽培食用菌等技术,实施青贮微贮饲料、秸秆造纸工程等一批综合利用项目,变废为宝。目前广西秸秆直接还田、用于造纸和家庭燃用、废弃焚烧大致各占两成稍多,用作饲料仅占6%,其中直接饲喂部分约占60%,通过加工、调制、储备而利用部分约占40%。
据专家介绍,广西秸秆其实大都可用作非粮饲料,除桑枝、木薯杆由于木质素含量高难以消化利用外,全区约有4700多万吨秸秆有饲用价值,相当于6700万亩天然草地的产草量,可饲养470万头牛,可转化生产4000万吨的有机肥。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种类包括:粮食作物的副产品玉米秆、稻草、红薯藤蔓,经济作物的副产品甘蔗梢、木薯杆、桑枝、香蕉杆、花生藤、黄豆秆等,农产品加工后副产品果核、果皮、果渣,工业副产品酒糟、啤酒渣、木薯渣等。稻草、玉米秆出产于夏秋二季,甘蔗尾叶出产于当年11月中至次年4月中,甜玉米秆一年3-4茬,与天然草地冬春枯草期互为补充,对保障牛羊饲草供给有很强的互补作用。
广西的秸秆资源遍布全区,分布较均匀,南宁市、崇左市、来宾市、柳州市、河池市、百色市、钦州市、贵港市、桂林市和玉林市秸秆量较高,约占全区秸秆总产量九成。
近年来,广西在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利用实践中形成了几种模式:横县等产业化开发利用模式、兴安县种养结合模式、合浦东园家酒变废为宝模式、江州蔗区山羊圈养模式、武宣县集聚资源规模养殖模式、北流中澳节粮养猪模式,各自展示出可观的综合利用成效和巨大的资源开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