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三农”工作在发展的黄金期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的“九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将实现“九连快”。“三农”稳,天下安。在全党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之际,记者就“三农”发展的有关热点问题采访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农村的支撑要求越来越高
记者: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韩长赋:深刻理解“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就是要着力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
现在,虽然农业比重在下降、农村人口在减少,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前景,无论是从保障供给看还是从扩大内需看,无论是从经济总量增长看还是从人均收入增加看,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看还是从“五位一体”全局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农村的支撑要求会越来越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从一定意义上讲,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解决好“三农”问题任重道远,必须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贯穿现代化建设始终。我们农业部门必须清醒地、坚定不移地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要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是工业化、城镇化的根本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要增强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
城乡分割、城乡失衡,是最大的社会结构性矛盾
记者: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韩长赋:这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发展规律与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新形势下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也是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总体思路和路径设计。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现代化发展趋势,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依靠,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建立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只有逐步实现“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良性互动。
当前,相对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日新月异的城镇化和风起云涌的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是实现现代化的短板;城乡分割、城乡失衡,是最大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坚持“四化同步”,关键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化的支持反哺作用、信息化的引领提升效应和城镇化的辐射带动功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要在加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确保公共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金更多向“三农”倾斜,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努力做到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收入倍增,“三农”发展的重要使命
记者: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就是说,农民收入也要实现倍增。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韩长赋:深刻理解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要求,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最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农民收入倍增,是同“三农”发展的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目标任务,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成效显著;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当前我国已经到了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围绕实现农民人均收入倍增目标,广泛开辟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加快构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