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信息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农机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宗锦耀作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辅导报告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努力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
作者: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 宗锦耀    发布时间:2012-12-04 【字体:

11月30日,2012年第三期农机化讲坛暨农业部农机化系统集体党课在京开讲。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党支部书记宗锦耀为大家作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辅导报告。报告强调,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以下是报告全文。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的所作的重要报告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纲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报告再次强调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部署了农业发展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我们党指导“三农”工作理论政策的创新、丰富和发展。这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武器。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制定实施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完成了由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的重大跨越,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成功实现了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201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77亿千瓦,是2002年1.69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8%,比2002年增加22.5个百分点,增幅相当于之前35年总和。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为实现我国粮食产量“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关于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科学阐述,标志着我们党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认识的新飞跃。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科技的物化载体,是用现代工业文明成果武装农业的技术手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机制造业属第二产业,农机作业服务属第三产业,其服务对象是第一产业,农业机械化横跨一、二、三产业,是连接工农、沟通城乡的重要纽带。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代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青壮年劳力短缺矛盾日益突出,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只有培育以农机手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解决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矛盾,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只有依靠以农业机械为载体和引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环境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集成化的农业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才能解决好“怎样种好地”的问题。如今亿万农民更加渴望有尊严的生活和有体面的劳动,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农民种植养殖意愿和农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发展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业机械化已经并将继续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既令人鼓舞,又催人奋进。农业机械化要在促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到202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要进入高级阶段,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70%左右。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和现代设施农业取得重大进展,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农机与农艺、机械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现代化的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以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为重点,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落实完善政策,促进技术创新,培育发展主体,壮大人才队伍,强化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做出了新的历史定位,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全过程、体现到农业机械化工作各方面。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宽的重要阶段。针对我国农机化发展薄弱环节和后进领域,深入研究推进农业全程和全面机械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发展农业全程机械化,就是要解决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全过程机械化问题。全面机械化就是要在解决好种植业全程机械化问题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各产业机械化协调发展,全面服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为此,要采取以下重点措施:

第一,不断落实完善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我们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落实财政、税费、金融、保险、基建、用地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要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补贴管理办法,规范操作程序,开展农机以旧换新补贴试点。实施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支持应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农机化技术。切实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减免农机作业服务税费,鼓励开展农机保险业务和农机信贷业务,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增加安全监管、推广培训、试验鉴定和标准农田建设、机耕道、机库棚等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机作业条件,为发展农业全程和全面机械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积极培育农机化发展主体。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之初“分”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今“合”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鼓励农户带机具入社、带土地经营权入社。要大力引导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农机合作社和服务组织集聚。要精心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努力唱好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的“四季歌”,演好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的“重头戏”,奏好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的“最强音”,弹好主要产区机械化生产的“协奏曲”,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

第三,大力推动农机化科技进步。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我们要不断加大农机化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农机化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要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加快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推有机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机化科技创新主体间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大力推广精量播种、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现代养殖、设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等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重点推广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地、节能的农机化新技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提交人: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责任编辑: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宗锦耀在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全文) (2012-01-04)
· 宗锦耀一行在广东调研农机化工作 (2012-02-23)
· 宗锦耀:水稻创高产 主推机插秧 (2012-04-10)
· 宗锦耀到广西调研农机化工作 (2012-04-12)
· 宗锦耀在全国农机化生产管理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2-05-03)

 

各地农机局: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铁岭  朝阳  盘锦  葫芦岛     
返回首页 | 政策法规 | 管理机构 | 质量监管 | 安全监理 | 农机补贴 | 农机推广 | 农机科技 | 经验交流 | 农机论坛
Copyright © 2009 LIAONINGSHENG NONGYEJIXIEHUA XINXIWANG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88-12号 联系电话:024-86518596 、86518601 E-Mail: lnnj@lnnj.gov.cn 辽icp备11011116号
沈安网备21011402000090号  技术支持:沈阳同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