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地膜覆盖作物种类逐渐增多,种植面积逐步增大,今年又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锦州地区目前应用地膜覆盖技术近8万亩,每年产生的废旧地膜约320吨,残膜污染环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一是锦州地区残膜回收机具少,大部分地区靠人工除残膜,由于人工成本高,农民积极性低,残膜回收效果很差。
二是残膜回收后与作物根茬、杂草掺杂在一起,人工分拣效率低,成本高,大多残膜被丢弃在路边或焚烧,造成二次污染。
三是残膜加工造粒企业生产积极性低,不愿收购农用地膜,尤其是厚度低于0.008㎜的超薄地膜进行造粒加工,而是以收购塑料编织袋、矿泉水瓶等利润较高的塑料制品为主。
四是使用的地膜厚度和质量不利于机械化回收。目前使用的地膜大部分为超薄膜,厚度在0.006㎜左右,抗拉强度低,容易破碎,人工捡拾难度大,另外,为防止地膜被风揭起撕破,采用中间和两侧覆土,使作业难度加大。
五是农民交售残膜积极性不高。目前每亩残膜大约10—12㎏,每公斤1元左右,而机械回收地膜每亩作业费在20元以上,再加上人工捡拾费用,因此农民缺乏回收残膜的积极性。
残膜回收与加工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用地膜的选择、覆膜、残膜捡拾、残膜淸选、集中运输、设点回收、清洗加工等多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广泛宣传残膜回收与加工利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真总结和借鉴国外典型经验做法,形成有利于残膜回收与加工再利用的社会氛围。
二是使用规范地膜确保回收效果。应强制生产、销售抗拉强度大,厚度在0.008㎜以上厚度的农用地膜。
三是选择适用机型,加大推广力度。应选择膜杂分离效果好,田间作业效果好,回收成本低的残膜回收机进行示范推广。
四是政府和财政等部门应支持开展残膜回收和加工利用的示范推广,积极应用“政府补贴残膜回收机、技术部门指导与监督、农民受益、加工企业补贴、改善生态环境”的长效运营机制。
五是加大政府行为力度,明确任务和具体工作,制定残膜回收实施方案,把这项工作列入到政绩考核指标当中,加强各级领导对地膜污染的整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