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开原市农机局深入乡镇街、深入农机大户及农机合作社中摸情况,开展农机化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深入了解掌握农机需求和基层工作动态,对农机化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分析和预测。
近年来,通过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开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一举多得”好效果。一是提升了农业装备水平,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在政策引导下,农民购买重点开始转向了先进适用、经济安全、节能环保和关键、急需的农机具,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加快我市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农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农机作业水平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在政策引导下,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普及明显加快,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农机作业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上新台阶;三是培育了市场主体,推进了农机服务产业化。在政策引导下,我市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合作社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纷纷涌现,通过代耕、代种、代收等服务形式促进农户间的联合经营,推动了以“跨户、跨村、跨乡镇”等小规模农机跨区作业为纽带的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和跨县、跨市、跨省的专业化服务模式的形成;四是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市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展农业外部的就业和增收空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保证。发展农机化的过程,就是农业生产通过“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开原市农机生产、销售、维修等三大市场的健康发展,增加了农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调查结果看,目前开原市农机运行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农业机械装备结构矛盾突出。目前仍是小型机械仍占主体,机具配比偏低;农机投入不足,资金短缺仍然是今后制约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关键生产环节装备薄弱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主要作物玉米机收水平仍然较低;二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山区乡镇近几年农机投入太少,耕力不足;中西部平原区农业机械应用领域差距大,很多乡镇机械化主要局限在粮食生产方面,一些节本增效农机工程技术不能按计划实施,科教兴机有待加强;三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缓慢。农户土地经营相对分散、经营规模较小;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业发展空间进一步缩小;农业机械的作用和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机化发展;四是农村机耕道路和标准化农田建设滞后。相当数量连片平坦、面积较宽的田块没有配套建设机耕道路,农机化新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效率和作用的发挥。同时,场库棚等农机化基础设施缺乏,露天停放风吹日晒雨淋,技术状态变差,致使农机使用寿命缩短;五是农机执法缺乏有效手段。仍有一定数量的小型拖拉机不予注册登记、领取牌证就从事作业,同时驾驶、操作人员无证驾驶情况非常严重,参保率相当低,缺乏责任保障,在一定范围内造成道路交通安全秩序严重混乱,农田作业安全无法监管,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目前开原市农业人工成本大幅上升,用机械替代劳动更为划算,为此开原市农机管理部门认为应在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协调推进经济作物、林果业、养殖业机械化,着力加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生产急需、节能减排的农业机械引进推广,大力扶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生产、流通、维修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