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1月5日,盘锦全市水稻机收获基本结束。今年全市计划机械收割水稻100万亩(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60万亩),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达62%以上。10月5日机车开始陆续下地作业, 10月20日机收作业进入高峰期,平均日下地机车1100台左右,平均日进度近6万亩。今年盘锦市水稻机收特点:
有利因素:
一是机收节本增效明显,农民热情高。传统人工收获,割、运、脱三个作业环节效率低、时间长、雇工难、费用高,亩作业成本超过290元;机械联合收获同时完成收、脱两个作业环节,亩成本在170元以下,较人工割、运、脱低150元/亩左右,每亩较人工收割减少损失3%左右(亩增收50斤以上),机收获可节本增效230元左右。
二是收割机性能优良,作业能力增强。盘锦市拥有多种型号的水稻联合收割机,适应不同地块、不同时期的水稻机收获。如:有久保田、洋马等大马力、高性能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还有宽割幅、高地隙、抗陷能力较强的沃德、柳林等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三是机收社会化、市场化服务较为规范。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落实农业部《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辽宁省农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制定、完善了《盘锦市农机跨区作业实施意见》,积极培育中介组织和经纪人,涌现了一批以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乡镇农机管理站为主体的机收服务组织,成为全市开展机收服务的主力军。
不利因素:
一、入秋以来连续降雨,土壤条件差,导致单台联合收割机平均日作业量比常年大幅减少。9月26日、10月9日、10月15日、10月21日,全市境内普降四次小到中雨,土壤含水量大,机车作业效率低。同时,雨水导致农田运输道路条件差,运输粮食困难,不利于机收。
二、今年水稻成熟期延后,机收作业期相对推迟。因绝大部分农户缺少晾晒设施,今年10月20日以后开始大面积机收(水稻低于16个水时可直接入库),有效作业期较常年推迟5天以上。由于时间集中、机车需求量大,相应增加了组织、管理、调配、油配件供应、技术服务难度。
三、今年参加作业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数量相对较少,比上年同期减少372台。一是由于单台水稻联合收割机补贴资金数额较小,购置后使用其经济效益差,全市平均年增加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数量较少,全市今年新购置水稻联合收割机120台,水稻收割机保有量达1102台,其中还有150台左右的机车现在黑龙江省等外地作业(常年黑龙江省机收水稻一般于10月初结束,今年至今尚未结束);二是因我地区土壤条件相对其它地区较差,近几年外引跨区作业的机车数量逐年减少,今年仅有少量机车前来跨区作业。
四、现水稻销售价格不高(1.40-1.50元/斤),农民相互观望,都不准备卖粮,不急于机收。
针对今年机收形势,农机部门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农机监管。省农委高度重视我市水稻机收工作,督导组成员亲自到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市、县(区)农机部门将水稻跨区机收工作纳入三秋农机工作的中心,强化水稻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组织管理。设立服务热线,加强农情调度,加强跨区机收的环境整治。
二是抢时间,争主动。组织人员深入农机户和田间地头督促机车及时下地作业,农机中介组织积极为外地营机户联系作业地块,为农户联系机车和调剂机车,协调解决营机户与农户之间纠纷,维护机收市场秩序,千方百计保证机收作业进度。
三是抓点带面,全面推进。以大洼县新立、清水和盘山县坝墙子、太平等12个市级以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场乡镇为重点,抓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机收获。支持我市境内盘锦监狱、油田农场、部队农副业生产基地发展机收获。
四是组织外地机车跨区作业。通过“跨区作业直通车”,在网上及时发布水稻机收获地点、时间、面积和需要机型等信息,外引机车到本地跨区作业。
五是安全生产。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消灭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