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沿201国道南下,丰收的美景尽收眼底。农民们开镰收割,一堆堆稻谷立于田间。可东港市椅圈镇椅圈村种粮大户庞锦文却不急着收割,100多亩水田依旧稻浪滚滚。
“别人家都忙秋收,你家水稻怎么还不割?”记者问。“不着急,等刮北风时,租个水稻收割机,一天多时间100来亩就收完了。”庞锦文说,现在种田不比从前,从育苗、管理、插秧、收割、晒谷等各个环节都实行机械化了,效率大大提高,“我都快成甩手掌柜了。”
说到这几年种田的变化,庞锦文感受最深的,就是农业机械化大面积推广应用,让种田“三弯腰”彻底成为历史。庞锦文今年种了110多亩水田,除自家20多亩外,其余都是从村民手中转租的。“没有农机帮忙,哪能种这么多田。”庞锦文告诉记者,5年前,种田靠人工插秧,一天下来,一个人仅能插1亩地,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光种自己家的地,全家人齐上阵都要忙好几天,那时根本没法租地。插秧弯腰,除草施肥也要弯腰。到了收割的时候,埋头弯腰用镰刀一把把地割,即使获得大丰收,累得也一点没心情。”今年,庞锦文花10多万元购置了翻地拖拉机和插秧机,坐在驾驶座上,转动方向盘,翻地、种地。“有了插秧机,一天能插60亩地。我这110多亩地,有两天时间全部插完,没请外人帮忙,我一个人轻轻松松。”庞锦文笑着说,农业机械化,不仅提高了效率,同时还能提高效益。以插秧为例,人工插秧深浅不同,株距也有差异,影响了扩茬率。而机插秧就不存在这些问题,深浅、株距都一致,秧苗抗倒伏、抗灾害能力增强了,收成自然提高。
庞锦文种植水稻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他称自己靠种田“种”出了幸福生活。“除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外,好日子还得益于国家富农惠农的好政策。”庞锦文说,10年前种田得交村提留乡统筹,还要纳税。“交提留那个年代,粮价低,种粮食利润少,一个人光是提留款平均得四五十元钱,农民负担很重。”后来,提留款取消了,乡统筹也没了,大约6年前,农业税也全部取消了。可是,好政策并没有止步,让庞锦文惊喜的事情源源不断到来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庞锦文说,10年前,一亩地需交农业税20多元,他家的20多亩水田,每年得交500多元农业税。现在,每年他能够得到2000多元钱的农业补贴,购买种子都用不完。去年他买翻地机和插秧机,得到国家农机补贴4万多元。“种地不交钱国家还给补贴,卖粮食还有保护价,我们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保障。”庞锦文说,好政策让他心里热乎,种粮越来越有奔头。
(丹东报记者 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