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日前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我国经济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率先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这一关键性战略决策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下一步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必将带来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这是一场积蓄已久的变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如何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改变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促进经济增长的现状……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系列有关发展方式、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广东佛山昭信集团在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是一家以出口鞋类产品著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至今,它的旗下只剩下一家鞋厂,主营业务已经转移到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很高的LED照明产品上,带来的是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
从劳动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从注重产量到注重效益,从单纯依赖出口到着眼国内市场……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悄然转型,既让我们看到了原有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更向我们展示了转变发展方式的巨大成效。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经济结构失衡、资源消耗过多、低水平产能过剩等问题也在不断累积。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总量小、社会物资匮乏的局面,不得不把速度看得更重一些;那么,在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至世界第三、人民群众向全面小康迈进,特别是外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势在必行。
像昭信集团这样,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迫于竞争压力积极谋求转型。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也在不断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着我们的经济发展理念。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提了出来,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变革积蓄已久,亟待加快推进。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进一步暴露出来: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消费需求不足;产业结构偏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资源能源消耗过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正如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所指出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原有的方式没有出路。”
环顾世界,全球经济尚未全面摆脱危机影响,后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切实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在后危机时代赢得主动。
审视自我,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推动我国经济转入高效益、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巩固已有良好局面,谋求更大发展。
形势逼人,机遇难得。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
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明年即将进入“十二五”。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抓住机遇,成功转型,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将会迎来一个崭新天地,并为下一个增长周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这是一场全面深刻的变革,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日前参加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注意到,2009年上海实现了8.2%的经济增长率,而“上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今年增长目标是8%以上。同时,上海各区县今年也将不再搞GDP排行榜。
已经度过了金融危机最冷的冬天,上海今年又有世博会和“两个中心”建设等重大发展契机,为什么没提更高的增长目标?对此,上海市有关负责人解释说,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争取更大空间。
这位负责人的话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涵:在发展理念上,要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不仅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发展,而且要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又好又快发展,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回顾过去的发展历程,我国在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
“以往缓解能源资源矛盾还有较大回旋空间,而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的年均增长都达近2亿吨的水平。长此以往,这种以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说。
与此同时,随着地球环境变化,为保护全球气候和地球家园,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一个国家都必须为此作出贡献。目前,我国已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到2020年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自愿减排承诺。
来自内外发展环境的压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道路上改变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支持经济增长的模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追求的又一重要目标。
当前,随着后危机时期的到来,各国纷纷加快发展转型步伐,酝酿调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积极抢占高端制造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制高点。
反观我国,经济发展整体上还处在“要素驱动型”而不是“创新驱动型”阶段,资源消耗过大,劳动力成本投入低,科技贡献率低,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使我国过去长期面临的强劲外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的国际环境上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生态环境……形成我国经济新的国际竞争力,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追求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