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值玉米成熟收获的季节,在彰武县四堡子乡鸡冠山村,“单位精播”、“叶面面包”、“测土配方”等专业词汇多次出自农民口中。面对着丰收果实,他们对农业科技在粮食增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竖起了大拇哥。
村民常玉宏说:“去年我家玉米亩产达到了1300斤,今年亩产肯定超过去年。不过,这在我们村还不是最高的。”他随手指着不远处一片金灿灿的玉米地说:“这片儿玉米地,亩产至少也得1500斤。”
近几年,四堡子乡玉米亩产连续跨越600公斤、700公斤大关,除了天帮忙、人勤奋之外,农业科技功不可没。就在前几年,四堡子乡玉米播种还大部分靠马拉犁杖人工播种,播种时没个准儿,时密时散,植株密度不合理不说,钻出来的苗也不齐,从起点上就先天不足,粮食产量大受影响。这几年好了,市县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精量播种新技术,特别是农机部门积极推广新机械、新机具,采用机械化播种,植株密度合理,株距恰到好处,出来的庄稼是苗齐苗壮。“以前一亩地苗数是3500株,现在到了4500株,株数增加了,粮食不增产才怪呢。”村民苑任端说。
听到常玉宏把增产都归功于“精量播种”,村民陈忠艳有些“不服气”了:“光增加密度营养保证不了那哪行啊,产量增加这么多,这可不是全靠精量播种能做到的,还有‘叶面面包’的功劳呢。”
陈忠艳所说的“叶面面包”,指的是近年来农业部门在农村大力推广的叶面肥喷施技术。以前施肥都在地面上,这几年施肥就不一样了,都喷施到苞米的叶片上,不仅作物吸收快、见效快,而且用量少、效率高,庄稼长得绿油油的,结实不囊把。
记者问他们,这些技术都是啥时候学的?村民说,每到猫冬农闲时,市县农业局、农机局都派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他们乡搞技术培训,多时一年五六趟,有时直接把课堂搬到炕头上。从良种选择、保墒抢播讲到测土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再到机械收获和悬耕深松技术,讲得仔细,农民打心眼里愿意学习这样的实用技术。“让咱多打粮食多卖钱,好事啊,咱得好好学。”就这样,一来二去就和科技人员熟悉了,种地遇到难题了就干脆直接打电话向他们“求解”。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再加上名师指点,当地的庄稼把式都成种地高手和农业专家了。
说到今年的玉米收入,常玉宏算的账比算盘来得快:“去年新玉米上市价格是9毛钱,到现在收购价已爬到了每斤1块1毛钱,看不出有往下落的影子。我估摸,今年新打的玉米上市后,价格至少也得1块钱一斤,这样的话,我的一亩地玉米照去年比咋地也能多收200多块啊。”丰收的喜悦绽放在这位农民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