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社区党总支书记孔繁鑫现在是个大忙人,不仅经常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有时还得出去讲课。他讲的,不是什么理论,而是当地农民为获得“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所做的努力、迈过的沟坎。
孔繁鑫工作的祥和社区,一排排别墅式楼房错落有致,马路宽阔,绿树环抱,俨然城市高档社区的模样。
“不能光看这些表面上的事儿。”孔繁鑫会建议参观者看看社区安装的日本生产的污水处理设备、便民服务中心、与城里重点校联合开办的学校、幼儿园、图书室、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警务室、饭店等。“这才叫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光有房子行吗?”他说。
像祥和社区一样,广大河南农村,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化。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正在保证填满国家粮仓的同时,整合城乡资源,让更多农民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业,初尝城镇化的生活。
两个多月前,河南省舞钢市新型农村社区张庄社区的10户农民以自家房屋做抵押,从当地农村信用联社获得了总额为331万元的贷款用于生产。3个多月前,该市为张庄社区的首批21户农民发放了房产证和集体土地使用证。这意味着,农民住房在河南首次拥有了房产证。
过城里人的生活,盘活农村最庞大的房产资本,仅仅是这几年河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行新型城镇化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让农民就近进入与城市社区同样标准的新型农村社区居住,就近进入二三产业就业或者创业,在家门口实现城镇化。
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政府、农民与企业承担什么角色?钱从哪儿来?农民的根本利益怎样保护?
中国青年报记者带着一系列疑问进入河南乡村,深入农民家中、新社区管委会、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发现了当地政府与民间目标一致后惊人的创造力,见证了一场对广大河南农民来讲既实实在在又确实是暴风骤雨的变革。
新村建设源于农民渴望改变生活
农民最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站在自家的3层别墅式小楼前,农民刘国印说:“就是这种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就像我现在一样——彩电、冰箱、空调一应俱全,厕所用抽水马桶。”
支撑这种生活水平的,是他一家人在家门口就业的收入——大儿子开大货车,月收入四五千元;大儿媳在一家纺织企业上班,月工资1000多元;刘国印本人,在社区治安联防队工作,每月也有工资。
刘国印是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社区最早的住户之一。祥和社区从2006年就开始规划建设,是河南省最早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典型之一。
目前,社区附近是一个已经集中了32家企业的产业集聚区,以电力设备和体育用品为主导产业,从业人员5300人。工人大部分来自祥和社区,上班步行也只需十几分钟。
刘国印原来是后辛庄村人。跟许多贫困农村一样,后辛庄村老村的宅基地根本没有任何规划,划分得东一块儿西一块儿,村民自己盖的房子高高低低,样式也杂乱不一。
“因为村里没有排水设施,每家在新盖房子的时候,都要比邻居家的地基高出一截,以方便自家排水。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每过几年,自己新盖的房子就得因为邻居建房而重新翻盖。”刘国印说,“以往,农民一生至少盖3次房子,一辈子辛辛苦苦挣的钱都搭在这上面,根本没有能力真正改变生活,谁不想村子的面貌能够彻底改变!”
农民的迫切愿望,与政府的规划不谋而合。新乡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克永说,2006年,新乡市开始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古固寨镇聘请同济大学和郑州大学城市设计院,将全镇15个行政村规划为6个新型农村社区,同步规划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3平方公里的商贸服务区和3万亩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后辛庄、崔井、王连屯这3个村都是穷村,政府拿这3个村做试点,才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古固寨镇原人大主任、祥和社区党总支书记孔繁鑫说。
要建新社区,钱从哪里来?孔繁鑫说,社区的道路、学校、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部由政府承担。一个社区财政首先补助1000万元,政府同时整合各项涉农专项经费,打包向社区建设投放。房屋建造款由农民自筹,农民自主选择规划好的户型,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第一批每户免费送10吨水泥,并协调最高3万元的贷款,政府贴息3年。
房子建成后,政府为村民的房子免费办理房产证和集体土地使用证。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入住社区居民可办理城镇户口,享受与城镇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并继续保留承包地使用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和与之相关的惠农政策,继续享受农村计划生育政策。
万事开头难。规划和政策有了,如何说服村民拆了老房子,搬到新社区?
镇里和村里的干部采取多种方法对新社区进行宣传。“我们连续开了许多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教师会、村里红白事老董会。”孔繁鑫说,“我们把政府的政策印刷成‘明白纸’,让干部一户一户送到户主的手上,要求户主签字证明真的收到了。我们还组织村干部和村民到市里其他已经建好的新型农村社区参观。”
“做村民的工作,干部必须得放低身段。”孔繁鑫说,有一天晚上,他召集一些村民开会,村民们都坐在板凳上,他就故意拿了两块砖头坐得低一点,耐心地向村民讲解新社区的政策。
2007年初,时任后辛庄村支书兼村主任的崔增连和其他81户村民首批开始在祥和社区建房。当年年底,第一批村民搬进社区,老村房子拆除。这时,社区的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也已经基本建好,看到实景效果的村民不再怀疑,开始纷纷报名到新社区建房。到目前为止,已有818户在新社区建房,社区规划用地780亩,节约土地800亩,节地率达51%。
“对于暂时没有钱到新社区建房的群众,村里帮助他们到产业集聚区就业,增加收入,让他们挣到钱再盖房。”崔增连说。对于村里的贫困户,2010年政府又筹集资金在社区建设了3栋近8000平方米的廉租房。今年1月16日,首批22户贫困户率先搬进了廉租房。
村民李泽英说:“现在,我们住的是和城里一样的社区,就业就在家门口的工厂里,却没有城里那么多压力,感觉过得比有些城里人还好。”
“现在回想起来村子的发展,感觉就像做梦一样。”崔增连说,“是村民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过上城市生活的迫切愿望,使我们能够走到今天。”
新型农业现代化如何催生新城
中鹤集团所在的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企业驻地王庄镇也是农业重镇。中鹤集团依托当地粮食集中产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到2011年底,集团总资产33亿元,2011年产值24亿元。
基于保障质量的现实诉求,中鹤集团希望强化对粮源数量和质量的控制,向产业上游发展,把农田建成“第一车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