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丰收了,湖北省洪湖市稻农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李晓祥摄
从中原大地到吕梁山区,从湘江岸边到淮河流域,中部六省共同构建起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以国家力促中部地区崛起为契机,中部各省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宣布,201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995万吨,比2011年增产356万吨,增长2.8%。2012年,11个主产省(区)增产夏粮364万吨,超过了全国增产量的总和,其中安徽增产80万吨、河南增产55万吨。同时,中部其他省区夏粮生产也实现了新突破,丰产已成定局。
农业历来是中部地区的优势产业,这里生产的粮食不仅满足了本地区的需要,而且也大量输出到其他地区。国家发改委2010年8月25日公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中,强调把中部地区打造成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其中,第一大任务就是要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此,中部六省紧紧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实现了连年丰收。
河南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被称为“中原粮仓”。那么,“中原粮仓”连年丰收的密码是什么?答案就是:恪守耕地红线和强化科技支撑。
十年中,河南省委、省政府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使耕地总量不减少,同时注意提高补充耕地的质量。
十年中,河南高度重视农作物良种的培育和推广,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力度,在全省形成了国家队、省级队、地方队和农民育种专家组成的育种攻关队伍,选育了一大批产量高、品质好的粮食新品种,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粮食亩产的稳步提高。
湖广熟,天下足。加强粮食生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湖南和湖北也责无旁贷。
湖南省基础稳粮,不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他们积极推进全国水利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标准粮田建设、耕地有机质提升、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基础建设项目,有力提升粮田高产稳产水平。
湖南省产业强粮,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他们坚持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从品种选育、基地建设、发展优势龙头企业和种粮大户、开展粮食精深加工、打造品牌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做优做强湘米产业。通过几年努力,把湖南由稻米产量第一省打造成为加工第一省、产业第一省。
在湖北,农民收益预期增强,促进了粮食面积稳步增加。与2003年相比,2011年湖北粮食面积扩大了846.43万亩,创本世纪历史新高。种粮效益大幅提高,市场购销空前活跃。
在湖北,惠农政策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向好。中央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对农民实行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补贴品种不断扩大,补贴标准不断提高,保证了农民“种粮务农”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的“双调动”。
另外,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安徽省自2005年以来按照“依靠科技、主攻单产、致富农民”的新思路,稳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和玉米振兴计划三大行动,突出抓好粮食产业带、核心区域和示范大片的建设。
在推动三大行动过程中,安徽省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创新投入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形成齐抓共建的粮食生产新机制,实现了粮食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
(信息来源:
12-07-25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