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全面提升我市农业集约化、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成为阜蒙县狠抓滴灌节水农业工程的理由,目前全县完成工程面积超过19万亩。
盛夏时节,在阜新镇桃李村种植大户张雷的玉米田里,崭新硕大的水源井间隔有序地排列着,细长厚实的滴灌管带贴附在薄膜下,这些看似简单的配置却非常有效地解决了作物生长的所有水源供给,代替了过去的大田漫灌,极大程度上节省了水资源。绿苗也出得齐、长得壮。
张雷向记者介绍:“这片田长得这么好,镇领导做了大量工作,使农民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现在农户们都非常高兴。”据了解,滴灌节水工程全程机械化,由农机专用合作社承包农户的田地,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时间和人工及费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并对田地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耕种、统一灌溉、统一种植模式等。据张雷说,原来亩产1300斤,现在能达到1600斤,农户每亩可增加收入300元。在省事、省力的同时还增加了收入。
但在这种可喜局面的后面,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水源井、离心过滤器、施肥罐、管带这些滴灌设备后期维护管理是个艰巨而重大的任务,还有投入也让人头疼。“由于这片田地临近公路,过往车辆、流动人员很多,必须要有专人看护。”张雷激动地说:“如果这些设备不维护好,就辜负了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怀和支持,对农户也失去了责任,也就失去了此项工程的意义。”
在大固本镇平安地村,乡水利站站长韩冬林向记者介绍说,这里共有9600亩连片滴灌玉米地,配备齐全先进的滴水泵、潜水泵等,去年春节前打井,刚一入春便开始办电,每亩投资在1700元左右。现在玉米长势良好,和以前的裸地种植比起来效果明显要好,农户们表示来年还会主动加入滴灌大军。
走进老河土乡驿马池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碧万顷”的5000亩漫山连片碧绿花生滴灌项目区。村民刘宏伟家共有10亩地,自从村里启动了滴灌节水项目以来,他将其中的3亩地运用此项技术种植了花生。“过去种地用的是大水漫灌,费水且浇不均匀,吃饭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刘宏伟说,“现在大不相同了,自从用了滴灌技术,旱涝保收,不用再担心收成。而且,确实亲眼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效果,真是没法比。” 刘宏伟越说越起劲:“用了灌溉技术的效果真是太好了,明年会把自家其余的田地都运用上这种技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村民对这项工程都非常满意,切实看到了裸地种植和滴灌节水种植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阜新是缺水地区,作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灌溉节水是利用塑料管道上的孔口将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不但节水效果明显,还可以水肥一体,作物吸收效果好,省肥省时省人工免趟地,避免了肥料不融化现象,15斤能达到40斤效果。另外,耕地也能够合理密植以达到增产,最终实现增收增效,造福广大百姓。(阜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