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沈北新区黄家乡农机科技示范户,今年57岁。我从事农机事业37年,从未动摇对农机事业的热爱,由过去的大队机耕队队长到现在任农机合作社社长,拥有农机固定资产120万元,724型和904型拖拉机5台,中收玉米联合收割机2台。我在37年从事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历程中,饱经艰辛与苦辣,快乐与成就。
一、热爱农机,积极投身农机事业
我从1974年开始投身农机事业,担任大队机耕队队长,通过参加农机培训、购买农机书籍自学和拜师等方式,掌握了过硬的农机管理、维护和作业技术,决心为农业机械化干一番事业。联产承包到户后,我开始拥有第一台55型拖拉机。就以这台拖拉机起家,不断增添农机具,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农机事业越做越强。
二、敢为人先,购置先进农业机械
我是一个不安于现状、勇于创新的人。沈北新区是大城市近郊农业示范区,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到工厂做工,留乡的多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每到收获季节,劳动力严重不足。对此,我认为购置玉米收割机,开展机械收获服务,机会难得,商机无限。2008年,我决定购买一台玉米联合收割机,为农户开展机械收获服务。可是儿女坚决反对,我顶着巨大压力,以不成功就无脸为人父的决心说服了儿女,用儿女的两处楼房办理了抵押贷款,贷款15万元。我告诉信用社,如果还不上贷款,我就卖楼还贷款,不差事。在区农机局的支持下,我终于买了第一台玉米收获机,贷款的压力促使我必须大干一场,没有退路。压力就是动力,当年完成机械收获作业3000亩,收入12万元,基本收回购车成本,初见成效,我信心更足了。我的农机致富路没有走错,一定要走下去。
三、示范带动,促地区农机化发展
我的农机作业服务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在当地名声越来越响,不断有人慕名前来拜访、讨教,我总是毫不保留的将自己的决心、经验、教训和将来的打算倾囊相送,帮助他们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了解农机操作及维修技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从事农业机械化服务是大有希望的,打消他们从事农机服务的顾虑,积极投身到农业机械化的广阔天地中来。在我的带动下,财落镇财落二村农机户李洪润、蒲河镇农机户乔宏伟和乔宏利也都购置了玉米收获机,成为当地的农机科技示范户,他们既服务了农户又为自己找到了一块发展天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收益。
2009年10月份,我在我的标准订单服务区选定100亩地,为农业部召开机械收获检测会提供现场,扩大了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四、把握机遇,乘势再上新台阶
随着我区土地流转进程步伐加快,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面对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良好机遇和农机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再不乘势发展和壮大农机事业,我将遗憾余生。2009年3月份,我注册了沈北新区李云农机合作社,吸引了5个农机户,购置了第二台玉米收割机,以合作社形式搞标准化种植,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一条龙式的订单农机服务。为了解决玉米收获机的对垅问题,通过全程订单服务的方式,针对565型玉米收割机割台,规范了58公分垅距。同时帮助农民订购了高产、矮杆和抗倒扶的玉米优良品种。2009年春季,共搞了2.5万亩标准化种植区,为秋季玉米机收创造了良好条件。在2009年秋季玉米机收作业中,虎石台、道义、蒲河和棋盘山开发区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那段时间我的心情最好,标准化种植起了作用,我从中受益最多,我们合作社3台玉米收割机收获作业1.5万亩,每台收割机获利润20万元。2009年,我盈利了1台玉米收割机和1台五菱荣光小汽车。
上述成绩的取得,都是与各级农机部门的支持分不开的,与农机优惠政策分不开的,与自己多年来热爱和从事农机事业分不开的。我这样一个年近60岁的农民,能够在家人面前,在村里人面前,大出风头,让人羡慕,我感受到了成功喜悦。因此,我要继续走农机致富路,不但自己坚定走,而且要带动周边地区农民走,将家乡的农业机械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将家乡的现代农业发展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