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信息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农机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农业装备科技创新的领跑者
——访中国农机院副院长方宪法
作者:马铮 孙红梅     发布时间:2012-07-04 【字体:

中国农机院是企业,却又不是一般的企业,用中国农机院副院长方宪法的话说:“中国农机院是一个有智力服务能力的企业,从产品销售、生产制造到技术开发,每个环节都始终贯穿着一个精神:就是技术和知识。”作为一家拥有50多年历史的中国农机最高科研机构,中国农机院毋庸置疑地在诸多领域有着领先的技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供统图设计,推动国家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机械产品技术体系,到现在不仅仅提供技术,还包括产品、技术服务和成套工程。从田间关键环节走向田间成套,从田间成套走向加工成套,这些无不说明,农机院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有产品技术创新,还在于其良好的增值服务能力。下一步,中国农机院在科研机构设置、科研规划以及科研方向等方面将有哪些变化?近日,记者专访了中国农机院副院长方宪法。

记者:中国农机院从一家中央级科研机构走向独立运营的企业,历史上形成的在我国农机科研领域独特的地位,将如何在企业运营中,发挥历史所赋予的使命?

方宪法:首先,我们坚持贯彻“科技领先半步”的研发战略。以国际化的视野布局和开展前沿性、前瞻性技术研发活动。领跑行业技术创新,带动技术和产品升级,在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生物质能源领域,以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有效利用为切入点,牵头组织并联合行业内产学研各方,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引领我国农业装备行业技术领域拓展,在作业系统自律行走和导航技术、种肥水药的变量精确施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前沿性技术成果,并建立试验应用基地;生物质干馏和高浓度发酵制气、供热、发电三联产系统技术,开辟了农作物秸秆和养殖场排放物能源化利用的新途径。同时,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技术输出去、产品走出去的示范基地,非洲津巴布韦农业机械技术示范基地、南美委内瑞拉农业装备示范项目,把农机院技术和行业相关企业的产品带出国门。

第二,践行“器利农桑”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农业装备技术行业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者的责任,倡导组建了国家首批四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之一的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员通过项目参与,直接获得技术支撑并进行产业应用转化,科技与产业的互动形成了项目来源于产业需求、人员来自于产学研各方、经费由政府引导与企业投入共担,成果由研发各方共享并向联盟外企业扩散的良好运行局面和效果。在这里,中国农机院作为联盟工作的组织者被大家誉为产业技术战略的策源地、行业技术的创新源、产品技术的辐射源。

第三,高水平、高起点地建立起“四位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平台条件,从完善技术创新链和延伸产业发展链的角度系统部署,建立了以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应用基础研究的核心层;以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为技术试验验证平台和以农业机械和草原畜牧业装备两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技术转化和新产品研发的技术转化层;以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心的技术辐射层;以及以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纽带的联合攻关机制,构建起科技支撑产业,产业回馈科技的良性循环,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行业已投放应用基础研究开放课题经费近200万元,支持研发团队11个;各实验室和中心面向大学、企业和院所人才培养与研发活动开放全部实验条件,涉及230多个试验项目,成为农业装备行业科学技术研究试验中心。

中国农机院在行业中的这些工作,也使得我院科技研究水平持续提升,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活动空前活跃,领军人物和骨干人才层出不穷。“十一五”以来,全院组织实施和参与973、863和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95项,国际合作项目10项;取得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和新产品成果450多项,65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3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获授权专利186项,其中发明专利62项,取得了“合力同行、创新共赢”的良好效果。

记者:作为一家拥有50多年历史的中国农机最高科研机构,中国农机院在哪些领域具有领先的技术?这些技术有哪些代表性?

方宪法:我认为应该从不同的历史阶段来描述这个问题比较合适。毕竟过去的一些产品和技术随着时代的推移,如今可能已经不再先进了。中国农机院成立以来,科研方面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56年至1978年。在这个时期,全国整个农机科研工作都处于研学的阶段。我们在耕作、种植、植保、灌溉、收获以及收获后的处理加工过程进行了布局,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们针对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产品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适应性试验。由中国农机院牵头,前苏联、美国、欧洲等国家的先进产品都在中国建立了相应的试验小组,在锻炼队伍的同时,我们也找准了研究的方向,形成了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应产品。按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农机院掌握着技术,负责为企业提供统图设计,比如在收获机械方面,卧式割台的、立式割台的玉米机、水稻机、小麦机都得到了开发。这是咱们国家的第一代产品。

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农机院也适时地推动了适应当时农村经营形式变化需要的轻简型机具,比如12、15、18马力等级的一系列配套机具产品。这个阶段,我们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图纸,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进行小批量生产,使中国农机院的小规模生产逐步发展起来了。

第三个阶段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我们小生产的规模逐步扩大,开发的东西比较多了,如大型喷灌机组,喷雾机,特别是小麦联合收割机,迅速在全国扩展开来,拉动收获产业,并催生了跨区作业这一模式。这段时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铃薯耕种收及产后加工环节的产业化体系的形成。表现在一方面是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一方面是成套的机械化。从关键环节走向成套,从田间成套走向加工成套,再加上工厂设计、基地建设、设备配置以及物流配置等等,我们都可以为用户规划。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农机院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有产品,还在于我们有良好的成套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和增值服务能力,这是科技型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正像李树君院长说的那样,我们是企业,但我们不是一般的企业,我们是有智力服务能力的企业。

记者:如您所说,中国农机院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对农机行业的方方面面都进行过布局,也取得了像您前面所说的一些成就。但作为农业机械的重要工具之一——动力换挡大功率拖拉机、大型联合耕整机等,近些年来,尽管由中国农机院牵头的农业装备产学研战略联盟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技术上的突破,但目前为止,这些技术还没有真正通过产品体现出来,市场上相关产品还是进口产品占垄断地位,原因是什么?国产动力换挡大功率拖拉机和联合耕整机等产品成为市场主角还需要多长时间?

提交人: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责任编辑: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农业部举行职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歌咏汇演 (2009-09-25)
· 温家宝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 (2009-11-05)
· 中流击水 趁势而上 中国经济取得极为不易的成绩 (2009-12-08)
· 中国农机行业品牌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 行业品牌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 (2011-11-23)
·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2011-11-23)

 

各地农机局: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铁岭  朝阳  盘锦  葫芦岛     
返回首页 | 政策法规 | 管理机构 | 质量监管 | 安全监理 | 农机补贴 | 农机推广 | 农机科技 | 经验交流 | 农机论坛
Copyright © 2009 LIAONINGSHENG NONGYEJIXIEHUA XINXIWANG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88-12号 联系电话:024-86518596 、86518601 E-Mail: lnnj@lnnj.gov.cn 辽icp备11011116号
沈安网备21011402000090号  技术支持:沈阳同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