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锦州市农机局提出加强“惠农农机、平安农机、科技农机、服务农机、法制农机”建设。全市农机系统干部职工经过一年的努力,“五个农机”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和新成果。
1、科学发展,“惠农农机”取得七项新突破。
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的补贴资金。市局通过对农民购机潜力的调研和论证,先后两次共争取补贴资金6050万元,是上年的3.9倍,超出前5年总和1000万元,拉动农民投入1.37亿元,5000户农民受益。
搭建融资平台。为解决农民购机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沟通与协调,一纸联合下发的《关于农机信贷工作实施方案》,让广大农户于09年4月与金融部门联起手来。全市共获得专项贷款500余万元。从事机耕、机播、机收、维修的农机专业户从14个猛增到50个,年投入农田作业的机具达32962台。
实行所有机具现场直补。在第十三届中国北方(锦州)农业展销会举办期间,首次使用国家、省资金对所有机具进行现场直补。特别是购置我市生产的140台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在国家补贴30%的基础上市里累加补贴10%,购机现场火爆,市政府为此颁发了“特殊贡献奖”。
开通作业用油绿色通道。以往,农机户加油每次需往返几里甚至十几里,费心、费力、费时、费钱。经与石油公司几次商研,最终突破各种客观限制,开通了春秋两季作业用油“绿色通道”。下乡送油200余吨,为农民节支10余万元。
积极组织“跨区作业”。以往,农机户在家转,一年活儿不多,收入屈指可数。09年,我们以水稻、玉米跨区机收为重点,通过启动农机“110”服务热线和“跨区作业网上直通车”,发布100余条信息,开展跨区作业。同时,还与交通、石油等有关部门联系,为道路通行、油料供应和气象服务提供保障。如今,我市联合收割机已经遍及国内11省,作业内容和领域日益扩展,实现农机经营总收入1300余万元。
提交人:锦州农机局 刘伟 责任编辑: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