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信息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农机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千里探麦客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 冯华     发布时间:2012-06-11 【字体:
 编者按:正值“三夏”,小麦主产区全面开镰,由南向北,一派火热的丰收景象。日前,记者深入安徽、河南、江苏等粮食产区,跟随农机手一道下田收割,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麦客李林驾驶收割机在安徽省凤台县收割小麦。栾绪标 摄

 

 

1、普通麦客的一天:“三夏”抢收抢种,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中午连饭都顾不上吃。

5月31日一大早,6点钟刚过,安徽省凤台县古店乡前刘村的农机手徐佩勇和表弟李林就起床了。简单洗漱一下,吃点早饭,他们就要出发前往20公里外的钱庙乡张楼村收割小麦了。

院子里停放的一台福田谷神稻麦联合收割机是兄弟俩的宝贝,李林小心翼翼地检查着机器,做着出发前的准备。“这是2004年我们俩凑钱买的,一共花了7万多元,那时还没有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呢!”徐佩勇说,他平常在外打工,农忙时就返乡当起了“麦客”。表弟李林会开车,他则负责联系业务、丈量土地、收钱等事情。

张楼村的麦子熟得早,成为他们今年麦收的第一站。收割机开不快,时速只有20公里,因此这一路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到达张楼村的地头时已经快8点了,徐佩勇的“朋友”——当地的经纪人和几位村民早就等在路边。顾不上歇息,李林开着收割机就冲进了麦田里。

“轰隆隆!轰隆隆!”巨大的轰鸣声伴随着飞扬的碎麦秸秆,令人本能地要往后躲。徐佩勇却顾不上躲闪,机器一停就赶紧跑过去,用手里的笤帚清扫起机器的表面。“夏天气温高,农机又一直高速运转,每趟都得清洁一下,要不很容易出问题。”徐佩勇解释说。

农民的土地分散,经常是这边一亩多地,那边两亩多地,无形中降低了农机手的效率。徐佩勇试图和村民商量,能否先把这边的地块儿都收完,再开去那边收。村民有些不乐意,因为农忙时节抢收抢种,大家都想赶紧把麦子收割完。几位村民早就在地头排好了队,只等着收完了这家,就领着收割机前往自家地块。

记者估算了一下,这种收割机5分钟就能割一亩地。每趟收割完,李林都要把闸门打开,金黄的麦粒顺着通道宛如瀑布般流入村民备好的电动车车斗或塑料袋中。算上这些以及来回奔波的时间,每亩地从收到卸,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徐佩勇说,一般情况下他们每天收割50亩左右,农忙时要收到七八十亩,一天几乎没喘气的时候。

上午11点,收割机突然停了下来。李林一检查,机头的转向泵坏了,他赶紧卸下来交给经纪人,“要找朋友帮忙,去镇上焊一焊。”趁这个空,李林才有机会走出驾驶室,休息一下。干了一上午的活儿,李林的脸上、身上全是碎麦秸,汗水混着麦灰,整张脸全花了。“今天的天气还不错,阴天不晒。遇上日头毒的时候,驾驶室的气温高得烫人!”李林说,做“麦客”挣的是辛苦钱,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不仅骨头累散了架,听力也会受影响。

20分钟后,经纪人拿着焊好的转向泵回来了,李林满脸喜色,“这么快!又抢回收割的时间了。”跟着农机手,记者切实体会到“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的深意。从上午8点到下午2点,徐佩勇和李林一直在地里忙活。记者问他们啥时候吃饭,徐佩勇却说:“今天活儿太多,不吃了!”原来,为了节省时间,他们一般就吃早晚两顿饭。“一是没时间,吃顿饭的工夫能多收好几亩地呢,俺们不舍得吃饭;再说了,干活太累,根本吃不下饭!”

下午2点多,张楼村小麦收的差不多了,徐佩勇又转移到相邻的先庄村收麦。这一干就到了晚上8点钟。夜幕降临,徐佩勇和李林准备收工了,临走时他们和先庄村的经纪人——吕文提大爷说好了,明天还来这里收割。

2、跨区不跨省成为新现象,农机保有量增加、成本上涨,作业效益有所下降

忙碌了一天,收入怎么样?徐佩勇嘿嘿一笑:“这儿的土地不平,影响收割效率,今天只收了50亩,每亩收费50元,毛收入2500元,可是成本也高呀!收割机每天要加200多斤(约合130升)柴油,大约花费1000元。去年柴油还是6.6元/升,今年已经涨到7.6元/升!”

钱庙乡副乡长朱峰说,他曾给农机手算了一笔账,按50元/亩的价格计算,收割一亩小麦的成本有以下几项:耗油2.67升,油钱约为20元;雇用司机的价格约为10元;机器折旧的价格为8—10元。这么算下来收割一亩小麦的纯利润只有10—12元。

“2008年是机收市场的最高峰,那时候随便找个地方就够割一季,一年纯挣七八万元,买一台收割机一两年就能回本。现在挣钱越来越难。”徐佩勇感慨地说,前几年他还出省北上收麦,这两年则就在安徽省内跨区作业。“我们是5月29号来的钱庙乡,明天再干一天,后天就该收俺们自己的麦子了。大约一星期后会往北走,去蒙城、涡阳、砀山等地收麦子,然后就该回家了,也就干半个多月的活儿,纯收入不到2万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跨区不跨省是今年出现的新现象。近年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机械化发展,包括对农民购买农机实施补贴,保证柴油供应、为农机手提供实用信息、组织培训、增加维修点等。因此,各地“麦客”逐渐增加,竞争开始显现,跨区作业也正在减少。一些农机手选择在省内作业,除年龄因素外,收益降低也是原因之一。

河南省三源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大生告诉记者,这几年各地收割机的保有量增加,小麦面积却没多大变化,影响了机收价格。今年小麦的开镰价是50元,比往年略有上涨,估计总体涨幅不会太大;再是机收成本大幅增加,今年的柴油价格为7.6元,比2008年上涨30%。人工费涨得最猛,去年雇人做量地等杂活每月1000元至2000元,今年一天就要150元;雇个司机一季(大约一个月)要支付6000来元。“钱越来越难挣,活儿越来越不好干,收入遭遇‘天花板’”,成为大多数农机手共同的感受。

据农业部对全国11个省、区、市的摸底调查数据分析,今年主产区的小麦机收作业价格基本在40—60元/亩,均价在50元/亩左右,与去年相比,涨幅约为5—10元。天气状况也成为机收作业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天气持续晴好,作业价格就比较稳定;一旦出现降雨等天气变化,作业价格则会出现局地短时上扬。

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若问农机手外出作业最怕什么,他们会说,就怕出事。6月1日下午,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的马路旁,30多岁的农机手李永强正和司机忙碌着维修一台联合收割机。“正干着活儿三角带断了,花120元买了一条新的,毛病虽不大,可前后耽误俩小时!”李永强是附近的西平县人,今年和妻子、司机一起出来收麦。妻子负责量地、收钱,他和司机轮流开车,高峰时人歇车不歇。作为一名老机手,外出时他会把一些易损易耗配件带上,一些小故障自己也能排除。但一旦出大故障大事故,就需要专业人员处理。他盼望能增加一些专业的农机维修点,增开一些流动服务车,解决机手的后顾之忧。

3、农机科技水平持续提高,合作社将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方向

针对今年“三夏”跨区机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跨区机收应该咋发展?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徐振兴表示,跨区机收不但有必要还要再加强。我国幅员辽阔,小麦种植面积南北跨度大,成熟期集中,加上麦收时节天气变化无常,客观上加大了各地的麦收压力。农业部提供的信息显示,今年跨区作业市场需求旺盛,机具投入总量将持续增加。预计今年“三夏”投入小麦收获的联合收割机将超过51万台,其中参加小麦跨区作业的超过32.5万台,双双超过去年。

江苏省溧阳市农机局局长王建生说,去年由于供油紧张、天气不好,溧阳市有1000多亩的小麦来不及收割,烂在地

提交人: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责任编辑: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各地农机局: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铁岭  朝阳  盘锦  葫芦岛     
返回首页 | 政策法规 | 管理机构 | 质量监管 | 安全监理 | 农机补贴 | 农机推广 | 农机科技 | 经验交流 | 农机论坛
Copyright © 2009 LIAONINGSHENG NONGYEJIXIEHUA XINXIWANG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88-12号 联系电话:024-86518596 、86518601 E-Mail: lnnj@lnnj.gov.cn 辽icp备11011116号
沈安网备21011402000090号  技术支持:沈阳同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