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千山区农机局根据《根据《2012年全省粮食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辽农机[2012]85号)要求,针对我区水稻插秧机保有量大、插秧机手操作不熟练及作业效率低的现状,认真细致地开展了今年春季水稻插秧机使用技能培训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
为加强部门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农机、农业部门协调合作,充分发挥农机生产企业、合作社、推广站、培训中心作用。成立了农机农艺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2012年千山区水稻插秧使用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培训对象主要是购置、使用水稻插秧机械的农民以及从事或准备从事水稻插秧机械维修服务的人员。培训的重点人员是新购机补贴农民、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等有关人员。在培训过程中坚持“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按照“共同促进、按需培训、扶优扶强、突出重点、训考结合”的总体要求,对购机农民采取实名制培训,实行操作证书管理,对经过培训操作达标的机手,由农机校核发“农机手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二、是精心组织宣传到位。
培训期间邀请鞍山电台、报社等新闻媒体,进村,入社。对培训班、育秧和插秧现场进行采访,制作了专题片,在鞍山电台和《鞍山日报》等栏目进行了多次报导。从3月20日开始,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下乡宣传,发放各类资料4000余份。
三、强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千山区农机局以农机学校和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监理所为水稻插秧机技能培训基地,与阳光工程培训相结合,在宁远镇和达道湾镇的小台子村、北地号村、双楼台村、城昂堡村和邢阳气村建设五个培训场地,每个培训场地建一栋长100米、宽10米和2.8米育秧冷棚和50亩水田机械插秧作业示范场,根据需要每台水稻插秧机配置2名操作人员。聘请久保田水稻插秧机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和农业技术专家讲解冷棚育秧技术、水稻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安全操作规程、机具维护和调试等技能培训,提高购机农民的操作水平和技能。每个培训基地配备实习用插秧机12台、育秧机组一套、育秧播种机10台。先后举办10期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培训班,召开育秧现场会一次,机插秧现场会一次。513位农民参加了培训学习,让农民掌握了新型水稻插秧机有关的结构原理、操作规范、维护保养、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零部件鉴定与修理等知识,掌握水稻插秧机新技术、作业规范和技术要点,掌握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常识,促进了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生产中机具的正确使用率,增强了受训农民的技术应用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应用普及,减少了农机质量与安全事故,实现了增产增收和节能减排。
四、加强资金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水稻插秧培训补助资金坚持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没有用于培训单位的基本建设、培训条件建设、技能鉴定开支和有关项目管理的工作经费。对于受训农民实行免费培训,包教包会,直到完全掌握水稻插秧机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操作机械。
对培训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培训支出主要包括建设冷棚设施、材料、工时费,维修基地建设费,现场会、培训宣传费用,农民交通误餐补助费,讲课费,资料费等。
通过学习培训,在千山区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为我区实现水稻全程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并使农机和农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农民经济效益、农业生产效益的快速增长,同时,全面推动了我区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进程,有效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