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市农机研究所全体职工在市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三农”,发扬农机五种精神,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
1、科技研发取得新进展。
一是农机研发。结合锦州的实际情况,研究所经过实地调研、考察,研制成功多项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其中,1BS-230Ⅱ型自动施肥喷药水田平整耙是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水田耙地机具的第二代产品,已申报实用新型专利。经实验推广,该产品每亩可为农民节省成本40多元,实现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使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4HN—210型花生收获机的研发,缩减了花生收获工序、减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全省花生收获高水平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经过600多亩花生收获试验,其损失率、破损率、摘果率均好于其他同类产品,且每亩可节省22.6元。该项目2010年即可实现转化。此外,对3DTF—1型土壤防病促生设备和4HL—210型背负式花生联合收获机的论证和申报工作已经展开,为2010年科研项目做准备。
二是包装机研发。2009年,研究所的王立强主任对SLB—250型双铝箔多功能热封包装机的模具辊进行改造,使该机器成功使用聚乙烯为原材料进行生产,此技术全国首创。同时,在赵洪明主任的带领下,研究所包装机科研人员加班加点,于10月15日将新产品DPT—250K型辊式泡罩包装机研发成功,实现了对包装机原有机型的更新换代,为国内包装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农机质监取得新发展。
春耕、秋收期间,质监站的工作人员先后前往义县、凌海、北镇、黑山、太和等地,对农机具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填写农机质量调查表190余份,详细记录农户反映的问题,对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件拍照取证。特别是按照省农委《关于开展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质量跟踪调查的通知》要求,质监站在全市范围内对享受各级财政补贴资金的卷帘机、插秧机、播种机、旋耕机械、玉米联合收割机、农用挖掘机开展了近十个月的质量调查,汇总质量调查问卷表53份。2009年,质监站共接到投诉8起,圆满解决7起,剩余1起正在协商处理中。为投诉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3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10余万元,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3、服务“三农”取得新成果。
一是把国家补贴政策落到实处。研究所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规范操作、严格监管,圆满完成了农机具购置补贴发放工作。2009年,共办理146台补贴机具手续。其中,播种机143台、玉米收获机2台、微耕机1台,实现销售额153.9万元,是上年的3.7倍;补贴额68.5万元,是上年的5.5倍。
二是加大农机宣传力度。2009年,研究所承办了多项大型的农机宣传活动,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宣传月”活动、“农机质量监督投诉活动月”活动、“辽宁省放心农机下乡周”启动仪式、“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颁布实施五周年”宣传活动等等。同时,在第十三届中国北方(锦州)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销会上负责农机科研、农机质监投诉和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活动及锦州市首届农业机械展销会相关工作。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注“三农”、支持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国家政策和法律深入民心、家喻户晓。
4、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提交人:锦州农机局 刘伟 责任编辑:辽宁农机化信息网 叶秋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