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信息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农机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张桃林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1-04 【字体:
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农业部副部长 张桃林
(2009年12月29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农业机械化工作,分析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部署2010年农机化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充分肯定2009年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成绩
 
    今年以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决策部署,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的目标,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机装备总量大幅增长,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75亿千瓦,比上年增长6.4%。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保持较高增幅,马铃薯、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机械及畜牧、林果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均得到了较快发展。
 
    ——农机作业水平再创新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预计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可达48.8%,比上年提高约3个百分点。水稻种植、水稻收获、玉米收获等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预计分别达到16%、56%、17.6%,同比分别提高2.3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7个百分点。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农机化经营效益显著提升。预计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近20万个,农机专业户450万个。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将达到1.3万个,新增近5000个。全年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预计达到3800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跨区作业收入突破200亿元。
 
    ——农机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农机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3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研发获得成功,花生、甘蔗等大宗经济作物机械化收获技术,牧草生产和草场改良机械化技术研发实现突破。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研发加快推进。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事故显著下降,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1-11月份全国发生国家等级公里以外的农机事故65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50.3 %;直接经济损失481.32万元,同比下降42.7%。农机事故指标低于农机安全生产总体控制考核指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稳定。
 
    一年来,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由上年的40亿元增加到130亿元,补贴机具种类和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精心组织实施,严格规范操作,强化督导督查,确保政策实施到位,补贴工作总体上做到了启动早、措施实、进度快、效果好。全年共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和农民投入360亿元,补贴机具343万台(套),受益农户数达到300万个。在补贴的强劲拉动下,我国农机工业在出口受阻的不利情况下逆势增长,产销两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预计达到23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增幅在机械工业13个行业中列第一位。农机购置补贴兼顾工农、一举多得,在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保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精心组织重要农时的机械化生产。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早准备、早部署、早动手,积极组织调度各类机具投入春耕、“三夏”、“三秋”等重点农时季节的机械化生产和农业抗灾救灾,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的主力军作用,为保障粮食生产“六连增”做出了突出贡献。跨区作业期间,向机手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30万张,通过网络、手机短信息等方式发送天气、供求、价格等方面信息,促进了跨区作业机械的有序流动;在抗旱保春管工作中,各地投入抗旱机具800多万台套,机灌面积占小麦抗旱灌溉面积的80%。
 
    三是积极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着力培育了一批规模大、机制活、服务能力强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山西、江苏等省为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安排专项资金,对具有一定服务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建设给予扶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一条龙”服务。河南省农机局联合省政府金融办等部门联合推动“银社对接”,对900余个农机合作社,提供每个授信贷款100万元的融资支持,成为金融支农、惠农的突出亮点。
 
    四是大力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依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加大适用技术宣传示范力度,推动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玉米机收、马铃薯机收等节本增效型农机化生产技术应用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新增 1000万亩,累计达到5500万亩;北京成为首个整体基本实现保护性耕作的省市。
 
    五是扎实开展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2009年培训各类农业机械化人才550万人次,新购机农民106万人次。采取“政企联动”培训形式,加快培养农机维修高技能人才,广泛宣传了拖拉机免拆卸检测调试等十大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
 
    六是切实加强农机化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启动了新一轮“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截至11月末全国共开展农机安全检查行动90万多次,安全执法行动75万多次,排查整改农机事故隐患78万多项。制定发布了《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对推广目录产品和获证产品生产企业监管,依法组织了质量调查督导、投诉打假等工作,促进农机产品质量的提升。
 
    七是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政策法规建设。《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已于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农业机械管理行政法规,建立健全了农业机械生产、销售、维修、使用操作、事故处理、监督管理等有关管理制度,构建了统一、完整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农业机械管理工作提供了法规保障。《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在600个项目县实施相关建设内容。地方人大和政府也加大了地方性农机化法规和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制定工作。
 
    回顾这些年特别是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二是必须坚持重点突破,全面发展;三是必须坚持鼓励创新,完善机制;四是必须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
 
    成就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机械化的高度重视和部党组的精心部署,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合力推进,得益于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得益于4000多万农机手辛勤劳动、默默耕耘。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长期关心、支持农机化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战在农机化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农民机手表示诚挚的慰问!
 
    二、认清形势,正确处理新时期推进农机化发展的重大关系
 
    国内外农业发展实践启示我们,随着机械化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和农业生产对农机的依赖程度将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在夯实农业农村基础中的物质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日益成为影响农民种植意愿进而影响到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因素;农机专业户和服务组织日益成为粮食生产主力军;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日益成为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回归农业和开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纽带;农机服务日益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最活跃力量并有力推动着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农业机械日益成为引领农艺制度深刻变革,促进农业科技集成应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农机手日益成为新型农民的中坚力量。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面临诸多有利因素。
 
    从政策环境看,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各级政府积极创新农机化扶持政策,中国特色的农机化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从内在需求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
 
    从技术支撑看,农机产业集中度和产品质量加快提高,粮食作物各主要
提交人: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责任编辑: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亮点 (2009-12-30)
· 农业部部署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有关工作 (2010-01-05)
· 辽宁省农委召开2016年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 (2016-05-13)
· 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会议在山西运城召开 (2023-10-08)

 

各地农机局: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铁岭  朝阳  盘锦  葫芦岛     
返回首页 | 政策法规 | 管理机构 | 质量监管 | 安全监理 | 农机补贴 | 农机推广 | 农机科技 | 经验交流 | 农机论坛
Copyright © 2009 LIAONINGSHENG NONGYEJIXIEHUA XINXIWANG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88-12号 联系电话:024-86518596 、86518601 E-Mail: lnnj@lnnj.gov.cn 辽icp备11011116号
沈安网备21011402000090号  技术支持:沈阳同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