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这天,东港市十字街镇太安村种粮大户马春龙,从东港市农村经济局领回两台拖拉机,让全村人好不羡慕。去年,马春龙获得了“东港市农机示范标兵”荣誉称号,还第一个赢得了“辽宁省种粮大户”的荣誉。这两台“大家伙”就是奖品,其中一台农用拖拉机价值10万元。“有了这两头‘铁牛’,春耕旋地、平地再也不用愁!”这是马春龙坐在拖拉机驾驶座上,神气十足。
4月5日,记者来到马春龙家里,看到两台拖拉机上的“奖”字帖还没揭下。今年44岁的马春龙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去年他承包了1700亩土地种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从刚开始时七八十亩地雇人干活,到如今承包千亩农田,全程机械化作业,整整11个年头。今年,马春龙又承包了3000,亩水田。在屋后的仓库里,6台插秧机、1台收割机整齐排列着,4名技术人员正在为大棚工厂化育苗做着准备。拐角处,今年新购进了3台水稻浸种催芽机轰鸣作响,正在作业。“到4月6日,再经过24小时的催芽,就可以育苗了。”据马春龙介绍,和往年人工刨坑育种易遭冻害不一样,今年他从黑龙江引进的这台新育种机器不仅可以控温,而且出芽率高,育种再也不用受春寒低温影响了。去年他还引进了2台育苗流水线,保证用水稻盘育出的水稻苗整齐均匀。机插秧不比人工插秧,要求苗齐壮”。
“以前人工水稻育苗,一个人一天顶多育几十盘。现在有了这全自动的育苗机器,一小时育苗可达500盘。”有了机器帮忙,省时省力省人工,马春龙真感慨工厂化育苗“给力”。与此同时,他有点担心这些机器个个都是“油老虎”。今年柴油每升价格比去年上涨了0.8元,旋地、平地、插秧……只要机器一开动,每天至少得加三遍油。“我算了一下各种费用,今年种一亩地成本起码在1150元。”马春龙说。
在马春龙的陪同下,笔者又来到了育苗区。长100米、宽3.3米的苗床早已平整好,正待扣棚,20万个水稻育苗盘刚刚装卸完毕。虽然气温有所回升,但凤却不小。“要提高插秧质量,出苗率至关重要。”据马春龙回忆,去年他在地里搞了20个工厂化育苗大棚做试验,出苗率不是很高,气温不好控制,也不能适应当地的海洋性气候。“去年刚扣上棚,一场龙卷风袭来卷走了3个,几天后的一场七八级大风又掀起6个棚,总共毁了9个棚价值10万元。”有了去年的教训,今年马春龙决定改用无纺布和朔料布混合扣地棚,在地上平铺育苗,这样温度不至于过高将苗烧死,也不受春季风大制约,风险相对降低。
马春龙每年要到盘锦等粮食高产区走走看看,与当地种粮大户交流经验,每次都能学到不少东西。回来后,他就忙着更新设备,引进新机器,配齐人手。马春龙坦言,今年他购置新农机以及买种子、化肥等的投入,目前已达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