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县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过程中,政府投入资金支持,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发展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机社会化程度,为昌图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一)严格筛选,确保质量。2007年9月,昌图县通过不断探索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率先在辽北试点组建了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133个,社员1158人,固定资产2.05亿元,农机具资产23357万元,拥有各类农机具3162台,农机专业合作社覆盖37个乡镇场133个村,服务农户12万余户。几年来,涌现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1个,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个,市级3A级农机专业合作社5个,市级2A级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市级1A 级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有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大户。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邀请省农机推广站专家传授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深松整地要点;县经管局开办培训班,对农民合作社的章程、财务管理、组织管理等事项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县农机局每年都将举办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等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达到3000多人次。通过各类培训,全面提高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者和操作者的综合素质,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多方协作,积极组建。为切实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各乡镇(场)和县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各乡镇(场)负责帮助解决了场址用地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县财政局负责县本级财政投入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县农机局负责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组建,规范管理,合法经营;县工商局负责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登记及办理执照时,简化手续,减免部分费用;县国土局对合作社所需征地的土地使用费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减收或缓收;县供电部门对合作社办电只收成本费;县农信社最大限度地满足资金信贷需求,仅2011年就为农机专业合作社贷款1272万元;县监察局、财政局和农机局共同把关,严格按照政策落实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在机具配套选型和技术培训等方面也都做了大量服务工作。市政府张启发副市长、县委刘雁书记多次深入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现场办公,解决建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加大投入,促进发展。一是提高配套机具标准。在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过程中,每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投资规模要在100万元以上,占地面积3000至5000平方米。除曙光农机合作社外,每个旱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按1万亩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机具,每个水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按4000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机具。二是加大补贴资金投入。截至目前,13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具总投资23357万元,其中,利用中央、省和市农机具补贴资金6891万元,县政府投入农机具补贴资金3923万元,社员投入机具资金12543万元。三是给予补贴政策倾斜。2009年,昌图县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的深松机80台、深松联合整地机25台,补贴资金分别为43.2万元、13.75万元,都分配给了农机专业合作社。2008、2009年,昌图县把省深松整地任务32.5万亩、保护性耕作任务10万亩、土壤生态修复任务4万亩,都分配给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补贴资金分别为325万元,200万元和40万元。2010年,昌图县把深松整地任务120万亩分配给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补贴资金1200万元。2011年昌图县又把深松整地任务13万亩、保护性耕作任务15万亩分配给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补贴资金分别130万元、300万元。
(五)发挥作用,提高效益。五年来,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全程农机化服务,在昌图县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实现了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双赢。一是实现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2010年,98个旱田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40万亩,平均每亩增效200元,实现农业增效8000万元,平均每个旱田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年实现纯利润12.2万元。4个水田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2万亩,平均每亩增效320元,实现农业增效640万元,平均每个水田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年实现纯利润21万元。二是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2010年,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25万亩,通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农业增效2600万元,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人,按年人均收入6000元计算,共增收2.4亿元,社会效益显著。三是带动了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农机专业合作社参与,形成了玉米秸秆捡拾打捆、打包、生产颗粒饲料、燃料等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2011年,13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纯收入超过100万元的6个,纯收入超过50万元的8个,纯收入超过20万元的7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