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见闻·
2月26日,在濉溪县南坪镇,记者见到了农民张军。2011年,作为农机购置补贴对象,他购买了一台玉米收割机。“家里10亩多玉米,一天就割完了,种地越来越方便了。”张军说,农业机械化让自己和乡亲们从土地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出去挣钱。
“那一排是联合收割机,那一排是旋耕机……”走进淮北市口子谷物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合作社内有机械耕种作业队、机械收获服务队、机械维修服务队、农作物植保服务队,不仅为合作社流转的土地服务,还为淮北市周边地区服务。
近年来淮北农业机械化推进很快,这与国家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密不可分。“这些大型机械都是在现代农业项目资金和其他一些资金的支持下购置的。通过这些机械,我们顺利地实施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口子谷物合作社负责人说。淮北市农机管理站站长张勇表示,该市有着专门的农机发展规划,“这几年的重点是小麦、玉米收割机械,动力机械,深松、深耕机械等,兼顾一些畜牧业机械。”“现在淮北市有2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农业生产耕地、播种和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1%。”张勇说,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不仅使得播种速度加快,播种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农业机械化就要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这就是说,不论从农机的使用数量上,还是从农机的技术水平上,都要有一个明显提高。”省农机局副局长余世铸说。
当前,安徽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达到60%,而已公布的安徽省农机“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农机装备总量达到6400万千瓦,水稻机械化栽插水平达到40%,玉米油菜机收水平达到50%。到2020年,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推动农业机械化,省委一号文件强调,要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落实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财政投入。在发展方向上,加大对农业生产急需机械的叠加补贴力度,引导发展大功率、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的现代农业机械。大力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等关键环节农机作业补贴,着力提高农作物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
“今年将继续重点围绕小麦、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等农作物生产,开展农机农艺相适应关键技术的研究。”余世铸说,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械作业标准和农艺标准,形成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农作物机械化生产体系,突破农机农艺融合重大关键技术。
农业机械化离不开加快安徽省农机工业发展。一号文件要求围绕农作物的全程作业需要,实施农机工业技术创新工程,择优扶持一批农机生产企业,提高现代农机制造水平。“有了强大的农机工业,才能为农业机械化提供适用可靠的装备基础。”奇瑞重工负责人王金富说。
农业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
如今,蔬菜生产的季节性越来越模糊,过去只能在特定季节吃到的菜品,现在一年到头出现在餐桌上,这要归功于设施农业的发展。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是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省农委综合处处长卫功奎说,文件提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目的就是要使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加快推动安徽省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据此,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制定设施农业优势区域技术装备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设施园艺、设施畜牧、设施水产等农业装备与技术,突出抓好设施园艺标准园建设,全面推广钢架大棚、日光温室、节水滴灌系统、小型园艺机械以及保鲜冷藏设备。
为给设施农业发展探路总结经验,一号文件特意提出,深入推进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项目建设,将在全省建立40个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示范点。
一个利好的消息是,一号文件明确,要完善设施农业技术装备产品质量标准,并将设施农业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到2015年,设施园艺技术装备水平提高20%以上,设施畜牧、设施水产技术装备水平有大幅度提高。”省农委办公室工作人员程中平说。
建成五级信息服务体系
如果说机械和设施是农业发展的骨架,那么信息化建设就是现代农业的神经系统。为此,一号文件以物联网为重点,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作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部署。
“信息化可以实现农业精准化,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对农田进行因地制宜的空间网格化单元管理,把科技贯穿整个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做到定量决策、变量投入、定位实施。”王金富说,这样可以降低农药95%使用量、种子50%使用量、70%化肥使用量,节水12%到38%。
据此,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农业信息化工程,切实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业公共信息、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资源信息管理等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生产过程精准化、设施装备智能化、信息服务网络化、资源管理数字化。
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等“四情”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系统,形成覆盖全省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研究制定农业物联网发展规划,开展农业物联网试点,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以信息化武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夯实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信息来源:
12-02-28 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