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总结交流2011年农业机械化工作成效,研究推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工作,部署2012年工作重点。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成效,进一步巩固农业机械化发展好形势
今年以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按照去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实现了“十二五”农机化工作的良好开局,巩固了农业机械化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突出亮点,为全国粮食实现“八连增”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也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年农机化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预计2011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7亿千瓦,同比增长4.5%;大中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玉米联合收获机拥有量分别达到433.8万台、43.6万台、17.9万台,分别比去年增长10.6%、30.9%、38%;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保有量比例从2010年的1:4.55提高到1:4.2。农机工业产销两旺,规模以上(即年产值2000万以上)农机工业企业总产值超过2900亿,同比增长30%左右。
——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预计2011年底,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连续六年保持2个百分点以上的增幅。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生产快速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33%,在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增7个百分点,进入快速推进阶段;水稻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25%和67.5%,同比分别提高4个和3个百分点。
——农机化技术推广面积持续扩大。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新技术应用面积稳步增加。水稻机插秧新增2400万亩,总面积跃上1亿亩的新台阶。农机深松整地面积达到1.6亿亩,比上年增加210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8500万亩,新增1900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化肥深施、高效节水灌溉分别达到4.69亿亩、4.89亿亩和1.92亿亩。马铃薯机播机收、油菜机播、花生机收面积增长幅度均超过20%。
——农机社会化服务持续推进。全国农机服务组织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全国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超过17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达到2.7万个,比去年增加23%。预计全年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达到4400亿元,比去年增长6%以上。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截至11月底,全国累计报告国家等级公路以外农机事故848起,与去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7%和5%。全国未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
2011年全国农机化发展好形势来之不易,成就令人鼓舞。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和农机化工作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广大农机工作者及农机手艰苦努力、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对多年来关心支持农机化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战在农机化工作一线的干部职工、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机手表示亲切的慰问!
今年,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重点抓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谋全局重长远,努力优化农机化发展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努力推动地方将国务院意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纳入“十二五”相关发展规划及具体实施意见中,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立法后评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的目标和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等具体措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农机安全检验、牌证发放等属于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我部和各地制定印发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农机化各项工作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截至目前,已有15个省区市政府发布了贯彻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意见,配套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其中新疆明确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总的看,各级政府对农机化的工作更加重视,农机化的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二)严监管重规范,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175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补贴机具种类进一步扩大。我部将今年定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年,层层签订补贴实施责任状,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推进信息公开,完善运行机制,全面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加强政策执行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了违规企业的不法行为,在全国范围内取消浙江艾格莱公司、河北双赢公司产品的补贴资格。各地查处了一批违规企业,净化了补贴产品市场环境,维护了诚信企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自上而下全面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筑牢反腐倡廉防线。各地精心组织实施,规范操作,今年政策实施总体上启动早、措施实、进度快、效果好,全年共带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409.7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约564万台(套),受益农户约439万户。购机补贴政策在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拉动内需、振兴农机工业等方面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抓发展重扶持,积极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深入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建设活动,认真开展农机合作社发展调研,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培育壮大农机专业户,优化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布局,提高了农机化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积极开展“企社共建”活动,培训合作社经理人、理事长,增强维修服务能力。黑龙江省加大投入,累计建设千万元级别的农机合作社558个,在全省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河南等地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支持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浙江省对合作社进行信用登记评定,提高授信额度,解决信贷资金等困难。
(四)保进度重质量,精心组织关键农时机械化生产。强化对“春耕”、“三夏”、“三秋”时节的农机化生产工作部署,加强信息引导,科学调度机具,协调柴油供应,发挥农机服务组织作用,着力提高重点作物、关键环节、主要产区的农机化作业水平。“春耕”期间,各地组织2280多万台(套)农机投入“抗大旱保春管促丰收”活动,累计完成春耕春播12亿亩,其中农机抗旱灌溉面积超过8000万亩次,发挥了农机在抗灾夺丰收中的主力军作用。东北三省大力发展大棚育秧,新增机插秧面积1200多万亩,抢农时保进度效果明显。“三夏”期间,各地及时发布跨区作业市场信息,开展机具供需对接,组织50万台联合收割机参加小麦抢收,其中参加跨区作业的达32万台,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等五大主产省的小麦机收水平均超过96%,小麦跨区机收秩序为近年来最好的一年。“三秋”期间,全国投入秋收、秋种、秋整地机械化作业的各类农机具超过2900万台(套),保障了秋粮收获顺利进行,也为明年夏季粮油生产打下坚实基础。河北等12个省(区、市)落实10.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补贴区域由东北、华北拓展到黄淮地区,深松面积增幅超过15%,深松作业深度普遍达到25厘米以上。各地在加快机械化作业进度的同时,大力推行小麦播后镇压、秸秆粉碎还田、化肥深施等技术措施,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督,保证了农业生产质量的稳定提高。
(五)拓领域重融合,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积极开展农机科技创新,举办了多次农机化技术交流活动,玉米籽实收获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大型拖拉机动力换挡技术、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技术等科研项目取得重大成果。组织多学科专家研究农机农艺融合难点问题,制定发布了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