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粮的大丰收,让吉利农机服务合作社尝到了“甜头”。当记者问到今秋的效益时,刘柏顺自信地说:“多了不敢讲,还上购机所花的70万贷款不成问题。”
“我们的收益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替别人农机作业的收入,另一部分是自己种地的收入。现在沈阳市新城子区、铁岭县、法库县、康平县,很多农户的水稻、玉米大都找我们来收,今年的作业面积肯定能够达到两万亩。”刘柏顺忙碌而又充满喜悦地说,“我留了一台大型玉米收获机和几台小机器正在帮调兵山附近的散户作业,其他大机器已经全部派出去了,来联系请我们去作业的农户已经开始排号了。”
“为了扩大作业面积和效率,今年合作社贷款买了一台约翰迪尔5行玉米收割机和一台洋马60水稻收割机以及一些新型辅助机具。”刘伯顺告诉记者,今年,他一次性就投入200多万购置大型农机具,以扩大合作社的作业能力。现在,吉利农机合作社不仅拥有大型收割机、收获机,还有打捆机、捡拾码行、联合整地机、深松机,甚至拥有一台30千瓦的发电机组。
更令人关注的是,吉利农机合作社今年购买的这些农机具是享受了辽宁省实行的“以奖代补”的农机购置补贴优惠政策。也就是说,合作社购买农机具时,除了享受国家30%的购机补贴以外,还可以获得省里10%的购机奖励。不过,要想享受到这样的优惠政策,就必须满足在当地作业面积达到2万亩的标准。为此,刘伯顺和他带领的吉利农机合作社可没少下工夫。
在一边购买大型高性能机具用以巩固扩大到周边跨区作业面积的同时,今年合作社还通过土地承包流转,种植了500亩水稻和1000亩的玉米。
据刘柏顺介绍,今年合作社在当地进行玉米机收作业服务,机收成片玉米地价格在每亩80元左右,零散的地块儿能够达到100元,除去油料、人工等费用,还能有40元的利润,每天每台机器能收100-120亩地;水稻的价格更高一些,在每亩85至100元,每天每台机器能有3000块钱的毛收入。然而,相比起为农机作业服务的收入来说,刘伯顺更看重的是农机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带来的效益。
刘柏顺给记者算起了账,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不但成本高,产量还低,这一里一外就不知道差了多少。美国现在产出每斤玉米的成本在3毛左右,而我们这里散户种植成本要达到每斤六七毛钱。因为散户把更多的时间和钱花在了选种购种、往返的路程和人工上,而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就省去了这些不必要的成本,实现了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双赢。
随着合作社耕种面积和作业面积一年比一年大,刘柏顺越来越体会到农业机械,尤其是大型农机所带来的好处。他是村里第一个拥有除草打药机的人,相比于人工,打药机施水量大,打药均匀,除草效果好,快而省时,一天能喷药100多亩地,而且大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效率,使农民可以大量地从除草、打药这种烦琐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老村民们都说:“草死苗活地发萱,一年产量顶两年。”同样,刘柏顺也是村里第一个拥有精量播种机的人,既节约了时间也节约了种子,每亩地能降低生产成本50元左右。
合作社所流转来的土地都按每年每亩700元的价格一次性付给村民。虽然这样做对合作社流动资金的压力很大,但是他们依然坚持这样做。“我的目的就是在规模连片的土地上搞示范,给农民看,现身说法,让农民知道农业机械化所带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加快土地流转过程,实现集中作业,增加合作社的收入,增加购置农业机械设备的数量,从而使合作社得利,农民受益。”
刘柏顺感慨良多:“原来都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想把土地集中起来很困难,因为村民根本不相信你能种那么多地。” 2007年8月他成立了这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时,全社只有5个人,全都是亲戚,也只有十来套小机器,总资产不过几十万元。现在,刘柏顺的合作社已经拥有专业农机手30人,总资产达到500多万元,不但盖起了3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修理间、配件库、种子化肥经营点、机具库一应俱全。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刘柏顺说,要用赚来的钱继续扩大投入,力争在2至3年内,调兵山市10万亩机械化作业将全部由他们的合作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