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今年三秋降雨较多、秋收秋种比往年推迟10天左右的具体情况,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应对,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三秋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突出一个“抢”字,争取一个“快”字,立足一个“好”字,组织30多万台(套)农业机械上阵作业,确保全市农业丰产丰收。截至10月20日,全市389.3万亩玉米基本收获结束,玉米耕、种、收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8.8%,提前一年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10月25日,391.8万亩小麦机播基本结束,圆满完成三秋农机生产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快工作重点转移,协调推进三秋农机生产。随着三夏农机工作由应急转入常态,市农机局加快农机生产工作重点由三夏向三秋转变。通过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召开现场观摩会、科学调度机械等措施,促进三秋农机工作的均衡发展。9月21日,在莱西市召开了全市三秋机械化生产现场会,全面部署三秋农机工作,协调推进玉米机收、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和深松作业等重点工作。
二、玉米机收实现新跨越,促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近年来,一直把玉米收获机作为购机补贴的重点机具,实行40%的累加补贴,比一般机具提高10个百分点,所用补贴资金约占全市总量的30%。今年新增玉米收获机427台,总量接近5000台,基本上达到农业村一村一台,为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创造了条件。10月12日,召开了全市三秋玉米机收观摩会,以玉米主产区为重点,全面提高玉米机收水平。
三、农机新机具广泛应用,农机化新技术呈现新亮点。广泛应用了摘穗剥皮型、玉米青贮型、茎穗兼收型、秸秆还田型及2行小型收获机等先进实用的玉米收获机,提高了玉米机收的装备水平。以“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作业、小麦免耕播种、播后镇压”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模式为主,全面推行复合式作业模式,增强了技术的集成优势,减少了机械重复进地,提高了农机生产效率,促进了农机生产全程机械化。深松作业得到大面积实施,全市新增深松机332台,配套大马力拖拉机684台,完成深松面积68万亩,超额完成任务的一倍,为明年小麦丰收打下了基础。
四、坚持农机农艺融合,推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认真实施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创新试验研究项目,进一步探索持续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充分发挥5个部级示范市和15个市级示范区的作用,加快推进保护性耕作。在实施模式上,更加注重农机农艺技术融合,重点推广了小麦玉米免耕播种、秸秆还田覆盖、深松、病虫草害防治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机具,增强示范效果和辐射作用。在种子选用上,选择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在机械选择上,选择性能较好的免耕播种机,适墒抢墒播种,并控制好播量、肥量、播深和肥深;在作业模式上,采用小宽窄行。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成方连片、整村整镇地推进保护性耕作,建成27个高标准、高效益的示范方,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435万亩,其中小麦免耕播种面积45万亩,比上年增加10万亩。
五、示范基地建设作用凸显,加快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以机械化收获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农业部和市级花生生产机械化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组织现场会、演示会和培训班,加快推进花生、薯类、大蒜、生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三秋期间,完成机收花生87万亩,机收率达到60.3%,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机械收获薯类6.9万亩,机收率达到45.2%,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六、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担当主力军。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286个,合作社成员1万多个(户)。大力推行订单作业、承包服务、代耕代种代收和土地规模经营等农机服务新模式,推进农机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组织1617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开展三秋跨区机收,完成作业面积175万亩,为农民增加收入1.26亿元。以农机手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在组织跨区作业、调配机具作业、推广新机具新技术等方面起到了主力军作用,承担了全市50%以上的三秋农机作业量。
七、注重提高集成推动力,全面完成三秋农机生产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三秋农机生产工作,市委王文华副书记、市政府张元福副市长多次听汇报、视察和调研,促进了全市三秋农机生产。市农机局成立了调度指挥中心,成立了5个督导组,局领导和各处(室)、站分片包市(区),督导三秋生产工作。根据三秋农机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以建设“平安农机”为主线,加快推进农机网格化管理,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并抓好整改落实,提高三秋农机生产的安全水平。进一步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及时向省农机局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农委报送《三秋农机生产每日专报》,协调各级新闻媒体深入三秋农机生产一线采访、集中报道,先后刊发各类新闻稿件、信息100多(条)篇,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