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一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基本完成效果显著
2009年第一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自3月启动以来,截止9月30日,全省共补贴各类机具6.5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400台、联合收割机400台、手扶拖拉机和微耕机4.7万台、其它机具1.6万台,带动农户投入3.8亿元。结算补贴资金1.7亿元,已完成全年计划的85%,预计到11月第一批2亿元资金将结算完毕。2009年新增机具投入生产可增加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300万亩次,为农户节本增效近亿元。第一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呈现出“三个特点”和“三个亮点”。
三个特点:一是投资力度大。今年第一批中央资金达到了2亿元,烟草部门对烟机累加补贴预算资金达到1.1亿元,对机耕烟地作业补助资金近6000万元;二是补贴范围广。从去年的9类433种机型扩大到10类1192种机型,机型也翻了一番多,与2005年比增长了10倍;三是农户购机热情高。申请工作开始半个月指标就全用完,有的县甚至出现了几人、十几人抽一台机具的情况,特别是云南省贫困山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如普洱市、昭通市、临沧市等以小型机具为重点的区域,农民热情高涨,补贴工作进展很快。
三个亮点:一是设施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据初步统计,大棚试点完成1300亩,滴灌扩大到10多个县,完成1.5万亩,微型冷库完成170座;二是新增补贴机具有了新突破。2009年新增的畜牧挤奶机、储奶罐等共补贴80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如碾米机、粉碎机、剥麻机、茶叶加工机械等4200台,使用补贴资金700多万元;三是山区农机化工作进展迅速。今年山区微耕机补贴了4万余台,茶叶修剪机、采茶机等千余台,水泵500余台、脱粒(脱皮)机600余台,微灌等1.5万余亩等,较上年度翻了2番多。
为了确保今年第一批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完成,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在认真总结以往项目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省农业厅研究制定了“五个一”的管理措施,即:组建“一个工作班子”,健全项目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成“购机办”,组建专家咨询组,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落实“一份责任书”,由省厅与厅农机处、厅农机处与各州市农业局签订项目管理工作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提出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发布“一封公开信”,省厅通过网络和报刊向社会、向广大农民发布一封公开信,把党和国家的购机补贴政策广泛宣传到农户,并公布省农业厅的项目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的监督。签订“一份承诺书”,厅农机处与企业或经销商签订项目实施承诺书,要求企业或经销商针对产品质量、经营行为、售后服务等做出公开承诺,自觉接受部门、社会、广大农户的监督。组织开展“一次专项考核检查”,省厅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一次专项考核检查,对各地项目开展情况和责任状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估,并在全省进行情况通报。
(二)创新工作方法,狠抓落实。一是改进资金结算方式。采取滚动式结算,自项目实施之日起就开始受理经销商补贴资金的结算申请,并根据总体报送情况组织审核结算,截止目前共结算了4次,切实提高补贴资金结算效率。二是创新资金拨付方式。为减轻经销商的资金周转压力,根据往年项目实施结算情况,采取预拨补贴资金方式,针对申报补贴资金量大的经销商,与省财政配合于6月对5家经销商预拨了3500万元的补贴资金。三是加强信息交流。省农业厅从6月份开始,每15天下发一期《云南省2009年度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进度情况通报》,共下发了6期情况通报,有效地交流和促进了工作。
(三)积极探索补贴项目与农机化主导技术推广应用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发展的新思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主要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布局,确立了建立五大机械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工作思路。选择部分县市进行设施农业机械化、粮食作物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和畜牧机械化等四个示范区建设,以相关作物或产业的农机化市场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为主,力争通过示范区建设提升项目建设的内涵和效益,做出农机特色和亮点。(信息来源:2009年12月03日 云南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