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铁岭市的粮食生产获得历史性大丰收,总产量预计超过80亿斤。
80亿斤,展示的是“辽北粮仓”一幅幅丰收的画卷,显示的是铁岭市粮食生产正在向“百亿斤粮食产能”目标铿锵迈进,昭示的是“辽北粮仓”越来越丰实,为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蓄积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科学决策为提供粮食产能夯实基础
铁岭市是全省乃至全国粮食主产区,正常年景粮食产量可达70亿斤以上,约占全省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商品粮占四分之一。作为农业大市,铁岭市始终注重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2007年铁岭市提出建设“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得力措施。
每年在粮食生产的重要季节和关键时刻,市领导都要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及时指导和帮助农民解决粮食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了粮食生产联席会议、专家指导、督导检查等制度,使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粮食生产、抓好粮食生产的共识。今年正月初八市级领导机关联席会上,市委书记、市长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春耕备耕生产,积极筹措春耕生产所需资金和物资,高标准、高质量打胜今年春耕生产这一仗。同时要求相关部门要将国家对农民的农机补贴、良种补贴、农业保险等各种惠农政策落实好,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粮食稳定增产凝聚了力量。
开原市八宝镇古城堡村宏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宏大说:“我们合作社今年新购置了14台大型农机具,新建了200多个工厂化育苗大棚,补贴款领到了200多万元。我们合作社不仅流转土地3000亩,还组成农机队伍跨区作业,一年的收入非常可观。”全市落实第一批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900万元,购置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等机具1.2万台套,受益农民7600余户,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保障。开原市5次被农业部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昌图县连续6年被农业部评为粮食生产标兵县。
蓄积向农业强市跨越的后劲
提起今年全市粮食大丰收的意义,市农委主任刘正义说:“虽然粮食的收入在农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不断降低,但仍然占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是农民基础性收入,粮食丰收农民自然增收。大丰收可以对铁岭市的畜牧业、加工业提供充足的生产原料,可以带动税收,增加就业岗位,并使全国闻名的‘辽北粮仓’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粮食大丰收标志着铁岭市粮食产能不断提高,为铁岭市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道路上蓄积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市委党校副教授王英说,铁岭市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但是铁岭农业比重在不断下降的同时,农业的效益和质量却在不断提高,这坚定了铁岭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信心。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实行“四个一百万亩”工程、“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是保障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持续增收的根本原因。今秋农业发展的成果表明,沿着这条道路走,铁岭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必将早日实现。
助推农业向高、精、尖、强方向发展
“十二五”期间,铁岭市将大力实施“百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通过着眼于现有耕地资源的保护和提升,适当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实施土地保护和整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农业良种培育和推广、生产技术集成与普及和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等9大工程,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在铁岭县、昌图县、开原市、西丰县4个粮食主产区建设50万亩的基本农田示范区和8万亩标准农田;全市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平均每亩施用有机肥从目前的0.86吨提高到1.5吨,粮食单产从560公斤提高到820公斤,粮食总产量将实现100亿斤。
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助推农业向高、精、尖、强方向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三大主导产业,以建设全国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畜牧强市为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把铁岭市建成全省畜牧产业第一市、全国畜牧产业一流市;全市保护地蔬菜面积将达到150万亩,总产量达到800万吨,出口率达到30%以上,精深加工率达到35%;打造中国榛子之都和榛子集散地,实现榛子精深加工产值60亿元。建设四大农业示范区,凡河都市农工业示范区、开原西部“五乡二带”现代农业示范区、昌图县八面城畜牧产业示范区、西丰特色产业示范区将共同发力,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