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信息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农机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为什么大灾之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
作者: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梅旭荣    发布时间:2011-10-14 【字体:
        金秋时节,各地频传丰收喜讯。据农业部消息,目前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总产有望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单产和总产将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并不风调雨顺,年初北方冬麦区遭遇大范围、长时间冬春连旱;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入汛以后,南方地区出现多次暴雨洪涝,部分地区旱涝急转;夏季西南地区继去年特大冬春干旱后再次发生夏伏旱;多发频发的水旱灾害让粮食生产一次又一次面临困境。在这样一个大灾之年,粮食生产又实现增产,一些人疑惑不解,很多人都在问,在我国这样一个依然靠天吃饭的国家,为什么连年大灾粮食连年增产?解疑释惑,应作具体分析。

农业灾害与气象灾害既相关又有区别

  首先,要明白一点,气象灾害不等于农业灾害。例如,新闻中经常播报某地降水量同比偏少5成,发生严重气象干旱。气象干旱通常用降水与蒸发的收支比例关系(干旱指数),或某一时段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降水距平)来衡量,降水减少,水分收支不平衡,就会造成气象干旱。但发生气象干旱并不表明农业生产一定受到严重影响。农业干旱通常用农业供水与作物需水之间的相对关系来衡量,通过土壤水分和植株表现来表达。比如0-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小于60%,同时作物叶片出现卷曲或发育缓慢的现象,就是受旱。0-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小于40%,作物植株出现叶片发黄、干枯、死苗等症状,就是重旱。农业干旱的发生除了取决于降水、气温等气象因素外,还与土壤类型、农田墒情、作物种类、生育期、农业供水、农田管理措施等作物需水和耗水因素密切相关。以冬小麦为例,在冬季和初春时小麦正处于休眠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少,这个时候如果遭遇气象干旱,尽管对麦苗安全越冬不利,但对小麦生产的影响较轻,通过返青起身后的肥水管理还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在返青拔节、灌浆期等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小麦对水分的需求明显增加,如果这时遭遇干旱,就会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此外,在同样的干旱条件下,不同作物对水分的敏感度不尽相同,反映出来的农业干旱程度是有区别的,例如杂粮杂豆的耐旱能力要强于一般的旱地作物;在同样的干旱条件下,不同地块的农业干旱程度也是有区别的,例如有灌溉条件的水浇地要好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坡地。因此,简单从气象灾害发生来判断农业生产丰歉是相对片面的。

  那么,如果发生了严重的农业灾害,是否我国粮食一定会减产?通过对近年来粮食生产与灾害影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灾害发生与粮食生产密切相关,但不是决定粮食生产形势的唯一因素。对2004年-2011年分季节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全国看,在连年增产的情况下,大多数年份都有减产的季节。除2004年、2007年、2008年和2011年的夏粮、早稻、秋粮三季粮食都增产外,其他年份均有一季或两季粮食因灾减产,2005年和2006年早稻减产,2009年秋粮减产,2010年夏粮、早稻均减产。分地区看,在全国增产的情况下,每年都有减产的地区。2006年川渝大旱减产100多亿斤,2007年东北大旱减产120多亿斤,2009年东北及内蒙古大旱减产160亿斤,2010年全国大丰收也有12个省份是减产的。这说明,我国地域辽阔,每年都有灾害发生,每年总有受灾减产的地方,也有无灾增产的地方。一个区域受灾或一季粮食作物受灾,并不等于全国或全年粮食减产。

粮食丰产两大法宝:减灾增产和平衡增产

  回顾近几年粮食生产历程不难看出,我国粮食在大灾之年再获丰收,两个方面的因素功不可没,一是减灾增产,一是平衡增产。

  近年来,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在实现抗灾减损、减灾增产上成效明显。以今年夏粮生产为例,在夏粮生产克服长达100多天干旱困扰的过程中,包括政策激励、投入保障、科技推广、工作动员等在内的一整套完善的保障机制,以其极为鲜明的导向性和号召力,促进了资金、资源、人力、物力的广泛整合和有效配置。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密集关注旱情,出台了一系列抗旱春管政策;中央财政在已安排各项涉农资金的基础上,再安排129亿元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和抗旱工作,对抗旱浇水、弱苗施肥给予补助,这些举措在我国粮食生产史上前所未有,极大地鼓舞和带动了各地区、各部门抗旱促春管的力度。从研发到生产再到推广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动1万名专家和35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参与全国科技大会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推广大棚育秧、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越冬水、“一喷三防”等抗灾增产关键技术,大力推进科学减灾,有效地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笔者在今年2月下旬北方冬麦区旱情较重时走访了安徽淮北地区的蒙城县,在蒙城县漆园镇的麦田里,抽水机马达轰鸣,喷灌机正在移动灌溉,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抗旱浇麦景象,麦苗长得很壮,次生根也长出来了,扎得很深。县农委主任葛月光说:“去年11月以来,我们县累计降水只有23.9mm,要不是进行了播后镇压和多次浇水,像这么严重的旱情,苗子早就不行了,能有这样的苗情完全是浇出来的。”从走访的情况看,在今年的冬小麦生产中大多数农民都运用了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冬水和“一喷三防”“四大技术”,极大地缓解了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在与灾害抗争的过程中,从上到下已经摸索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抗灾减灾路子。中央加大支持力度,各部门协同配合,农业部门推进科学减灾。科学的防灾减灾手段能“补天”,在探索中日益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为粮食稳定增产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在减灾增产的同时,抓高产创建,促进平衡增产也是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0亿元高产创建资金,在全国建设4300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在50个县、500个乡试点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近年来已成为集成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农业部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国950个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35.5公斤,比所在县平均亩产高142.5公斤;270个早稻万亩示范片亩产比所在县高122.1公斤。四川宣汉县27.5万亩春玉米平均亩产620.3公斤,其中20个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35.4公斤,保持了西南地区玉米大面积高产纪录。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55.1公斤,其中5万亩整乡推进示范片平均亩产626.5公斤。河南省焦作市温县4个乡镇集中连片20万亩小麦平均亩产609.7公斤。近几年笔者每次下乡调查,感触颇深的就是各级农业部门在抓粮食生产时采取的“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一是抓受灾较重的地区减灾增产,一是抓高产片带动增产。在走访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时农民普遍反映,现在种田更容易了,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打药、用什么品种、施什么肥、打什么药,只要参照高产创建片来做总是不会错,产量也上去了。实践证明,即便在大灾之年,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因技术落实到位,受灾害的影响也相对较轻,可以实现灾区损失非灾区补,重灾田块的损失高产田块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

2011年区域性灾害严重,但对全局影响有限

  今年我国灾多灾重,但年初冬麦区发生大范围长时间严重干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干旱和局部“旱涝急转”,都不是发生在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关键季节。冬麦区持续干旱,冬小麦正处于越冬期,需水量小,干旱影响有限,此时距离小麦成熟还有100天左右的时间,苗情转化升级回旋余地大,为实施科学减灾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留下了空间。在2月下旬冬小麦返青起身和5月上旬抽穗扬花的关键期,黄淮、华北地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降雨,有利于苗情转化升级。长江中下游夏旱主要集中在湖北沿江、湖南洞庭湖和江西鄱阳湖等地区,水文干旱重于气象干旱,气象干旱重于农业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范围有限,加之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地雨季提前10-20天,旱情较快得到缓解。入汛后局部地区“旱涝急转”,但洪涝灾害是局部的、过程性的,灾情发生时秋粮作物尚处于苗期,通过及时排涝降渍、加强田间管理,有效地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西南地区严重干旱发生在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季节,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但不是发生在粮食主产区,旱区粮食在全国粮食生产中所占比例小,对全国粮食生产的影响有限。今年全国主要农区农业气象灾害总体偏轻,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农业防灾减灾之路仍然漫长

  今年灾害发生特点和影响再次表明,气象灾害不等于农业灾害,农业受灾不等于农业减产。判断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必须依据灾害影响的区域、发生的季节、持续的时间、受灾地区种植的品种、作物的生育期等因素综合评估,并以此作为指导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我国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气候变率高、灾害频发重发、冬夏和南北的干湿交替等特征是正常的季风气候规律,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近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提高,但因灾损失粮食总体上仍呈偏重态势,自然灾害始终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数越来越高,面积因素带来的增产空间在缩小,重大增产技术突破的难度在增大,灾害因素的影响将更加凸显。必须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坚持一手抓高产稳产,一手抓抗灾减损,努力实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作者系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career college atlanta personalit
提交人: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责任编辑: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粮食主产区 丰收成定局 (2009-10-20)
· 农业部启动“奋战六十天 再夺夏粮丰收”行动 (2010-03-29)
· 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实现全年粮食稳定发展任务仍然艰巨 (2010-06-25)
· 农业部:抢抓田间管理 夺取东北粳稻和秋粮丰收 (2010-08-19)
· 我国秋粮收获全面展开 有望再获丰收  (2010-09-29)

 

各地农机局: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铁岭  朝阳  盘锦  葫芦岛     
返回首页 | 政策法规 | 管理机构 | 质量监管 | 安全监理 | 农机补贴 | 农机推广 | 农机科技 | 经验交流 | 农机论坛
Copyright © 2009 LIAONINGSHENG NONGYEJIXIEHUA XINXIWANG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88-12号 联系电话:024-86518596 、86518601 E-Mail: lnnj@lnnj.gov.cn 辽icp备11011116号
沈安网备21011402000090号  技术支持:沈阳同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