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人们用开镰来表示秋收的开始,现如今,“开镰”不用刀,全部用上了机器。
10月2日一大早,在大石桥市石佛镇郝家村的千亩水田地边,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田地里,金黄色的稻浪此起彼伏。成熟的水稻被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散发出清新的稻香。
上午8点28分,一阵喜庆的鞭炮声过后,4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鸣着开过稻田地,水稻开镰了。
“这稻子长的比往年好,一亩地至少能打上1500斤粮,今年是个丰收年呀!”摸着金灿灿、饱满充实的稻粒,村民杨锁全的脸上挂满了喜悦。
杨锁全还告诉我们,今年不仅风调雨顺,还多亏了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化肥、农药投放及时到位。
据市农委的同志介绍,石佛镇现有水田面积5万亩。去年承担过农业部水稻高产示范区任务,水稻平均亩产在我省排名第一,最高产量达到803.3公斤。
庄稼种得好,不如收得巧。今年杨锁全雇用的是来自江苏的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
“方便、省劲、省时、更省钱!”杨锁全和我们说起了机械化收割。“人工收割一亩地需要150元,人还不好雇,机械只需55元,一台机械一天能收60亩地,脱谷也比手工干净、利整,我这片地已经是第五年机收割了。”
时近中午,在离开郝家村时,大片已经收割完的稻地里现出点点斑驳,田地里散落着沉甸甸稻谷袋子,农民穿梭忙碌着搬袋装车,欢声笑语中,一辆辆运送稻谷的车子满载着驶向粮仓。(营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