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颈实施百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2005年前盘锦市水稻插秧、收获“一头一尾”两个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近乎为零,是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2005年以来,盘锦市按照“自动化播种、工厂化育苗、机械化插收、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经农机系统全体员工的努力,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带动,水稻插秧、收获机械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机械化水平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全市完成水稻机插秧35.1万亩、机收获47.6万亩。
“十一五”末期到“十二五”期间,是盘锦市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快速发展地方工业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时期,这必然为农民进入城镇、发展二三产业提供更多岗位和空间。因此,只有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才能为二三产业和城镇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为此专门制定了《盘锦市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实施意见》,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2008年末,盘锦市委、市政府又决定实施百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力争使全市机插秧、机收获水平达到80%以上,并每年拨付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
今年是实施百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的第一年,该项目的核心内容是水稻机械化插秧和收割,也是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难点。为此,盘锦市农机部门积极组织购置插秧机、收割机及配套设备。2009年争取到省以上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指标6900万元,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重点用于发展水稻插秧、收获机械化。通过贯彻实施农机补贴政策,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拉动农民及农机服务组织投入购机资金1.28亿元。全市更新大中型拖拉机516台,大中型拖拉机及农具保有量达6948台,新购置水稻插秧机1324台,占全省近1/3,保有量达3452台,购置育秧播种机组774台,保有量达1593台,补贴购置育秧软盘900万片,新建育秧冷棚168栋,16.4万平方米。全市共购置11种型号的水稻联合收割机283台。
一化三带促两增
水稻插秧、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缓解了盘锦市水稻生产季节性劳动力短缺的矛盾,保证了水稻安全生产,产生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机化作用得到充分体现。盘锦市副市长孙占明将此概括为“一化三带促两增”,即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带动了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1月5日下午,已是初冬时节,在盘锦市大洼县新立镇张家村种粮大户李成民的地里,三台收割机还在不停地忙着收稻。从9月中旬开始陆续收割一直能持续到11月中旬,李成民告诉笔者:“现在收割不用晾晒,可直接储藏。我从2003年承包了700多亩地,当时雇工一天就要50元还雇不到人,别人自家干完了才能给我干,因此我琢磨开始机插机收。”他由当初的仅两台机器发展到30多台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具,李成民说:“今年新买了3台高速插秧机,每台94000元,由中央、省市补助60%,自己每台只花37600元。”现在他不但能把自己的地种好,还能给周围农民代种代收1万多亩地,不但自己增加了收入,其他农民也能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用弯腰种地,腾出空去挣钱。
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抢农时,节省人工,增加粮食产量,降低作业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机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节省亩用工0.6-0.8个,降低亩成本110-130元,亩增产50-100斤左右;机收获与人工收获相比,节省亩用工0.7-0.9个,降低成本70-90元,减少水稻亩损失10-20斤。省级水稻机械化示范镇盘山县坝墙子镇,2008年机械化促进全镇土地流转1.5万亩,承包土地80亩以上的种田养蟹大户由上一年的10户发展到120户,实现劳动力转移1700人,外出务工创收170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68%。机械作业节本增效、养蟹、外出务工三项平均亩增收940元,较传统种稻收益增加2倍,每亩土地经营效益达到了1∶3的经营效果,土地附加值显著提高。
盘锦市农机局局长伏承宽向笔者介绍,今年春季农机耕整地完成161.4万亩,机械化水平达到100%,水稻机插秧68.43万亩,机收在70万亩以上,全市水稻耕、插、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64.5%,比2004年末增长25.5个百分点。水稻机械栽植能节本增效1.3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7.5万人。广大农民群众高兴地说:“机械化使我们站起来、走出去、富起来。
创新农机服务体系
盘山县太平镇八间村农民赵恩义,将家里的16亩稻田以每亩670元转包给了太平镇凯地农机专业合作社耕种,自己什么也不用管就能得到1万多元,地里的粮补还照得,他自己在附近的稻米加工厂打工一年又能挣个1万多元。凯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凯向笔者介绍说:“我们合作社由56户农民入股于2006年组建,包了周围农民1000亩地,今年亩产在1200斤以上,代种2.5万亩左右,从代育苗、代耕地、代插秧到代收割为农民提供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农民将地包给我们后,一家就能出去一个干活。他们还可以给我们打零工,一般妇女就能干,一天能挣个六七十元。我们合作社一年光付零工的钱就在10多万元。”今年水稻价格好于去年,现在收购价每斤高的已达1.15元,合作社规模效益吸引了更多的农户将稻田转包给他们,郭凯说明年转包地将达到5000亩。他们合作社还给农民让利,秋翻地时每亩比市场价低5元钱,给村里的20多户贫困户及孤寡老人免费义务种地收粮到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但盘锦市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探索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以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2005年辽宁省第一家农机合作社“裴家农机股份合作社”在盘锦市成立。2005年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在全省首家出台了《农业开发资金农业机械补贴管理办法》,每年大约拿出近150万元的农业开发资金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合计达520万元。从2008年开始,市财政每年计划安排50万元作为扶持农机合作社专项资金。
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发展到59家。200万元资产以上的农机合作社有22家,全市合作社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200万元,拥有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具1900余台套,其中拥有水稻插秧机710台,拥有水稻收割机83台,分别占全市拥有量的21%、27%,从业人员达到900余人,作业服务面积近40万亩,作业收入达3300万元,为农民增收节支近5500万元。
盘锦市副市长孙占明说,农业机械化既降低了劳动生产强度,又增加了水稻效益。要通过大力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把农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使更多群众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增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今年盘锦市水稻产量105.3万吨,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水稻机械化生产功不可没。(信息来源:11-17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