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间,三十年的韶华在指缝间悄悄地流逝。三十年来,他凭着对农机事业的热爱,以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农机事业最前线一干就是30年,从一名普通的教师走到领导岗位,站在学校发展的前沿,使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农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辽阳县农业机械学校校长王殿有。
临危受命 勇担重任
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辉煌一时的辽阳县农业机械学校跌入了低谷:学校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外欠债务30多万元,拖拉机驾驶员培训逐年减少,办公环境简陋,职工工资拖欠了8个月,医药费、差旅费报销困难,职工情绪低落有怨气,学校横向、纵向相关单位关系紧张。当时只有37岁,担任学校副校长的王殿有受命于艰难之时,于1997年被局党委任命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面对困难和挑战,王殿有没有退缩、没有恐惧,而是坚定信念,凭着一颗炽热之心,服从组织安排,走上辽阳县农业机械学校校长的岗位。
上任伊始,债主几乎天天到他办公室催债,职工干劲不足,学校的正常培训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经过深思熟滤后,王殿有敏锐地意识到:学校要发展,必须有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保持学校发展的后劲,才能使学校具有活力,才能在新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于是,他果断的烧起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改善办公室环境。由于学校资金紧张,他亲自带领全校职工对办公楼内进行粉刷,利用有限的资金更换了一些办公急需设备,使学校办公环境焕然一新,职工工作情绪高涨。
第二把火是甩掉包袱,偿还集资款。学校原来有一批职工集资购买的教练车,由于车辆使用年限较长,管理和维修的开支很大,因为学校的效益不好,职工的集资款也一直没有偿还,职工为此也满腹怨气,直接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经与局党委和有关部门协商,王殿有及时处理了这批即将淘汰的教练车,用于偿还欠款,同时他还多方面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使职工看到了学校的希望。
第三把火是加大宣传,挖掘生源。培训工作是农机校的主要工作,而面对驾驶员培训逐年减少现象,王殿有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学校招生宣传力度不够是造成生源外流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情况,王殿有和班子成员深入到乡镇,进村入户发放招生简章,讲解安全驾驶操作知识。不管严寒酷署,风雨不误。同时,他还制定了对全县各乡镇农机站奖励机制,即每期培训班结束后,根据驾驶员的所属乡镇,给予农机站相应的奖励,这样充分调动了农机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为学校宣传招生,增加了驾驶员的培训数量。另外,学校还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采取分散式办学,把课堂搬到了乡镇,这样即方便了营机户,又减轻了经济负担,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仅1997年驾驶员培训数量增加了200多人。从1998年至今,全县拖拉机驾驶培训外流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保证了学校培训的生源。几年来,共培训拖拉机驾驶员1056人,并全部通过监理部门的考核,领取了驾驶证。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咨询指导8000多人次。为全县农机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广大营机户的好评。
王殿友的三把火烧出了全校职工的干劲,全校职工迎难而上、积极奉献、创新工作,使农机学校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并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成绩。学校先后荣获“辽宁省农机培训推广先进单位”,“辽阳市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锐意进取 拓宽办学渠道
经过几年的努力拼搏,学校还清了全部欠债,学校各顶工作已全面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面对成绩,王殿有没有沾沾自喜,他深知,学校要想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只靠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是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的,必须拓宽办学渠道,全方面完善自身建设。他告诫班子成员:“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必须率先垂范,一身正气,才能得到职工的拥护,只要我们观念转变了,思想解放了,就能战胜一切困难”。为此,学校制订了每周一次的班子成员例会制度。即班子成员每周一必须到一起开碰头会,总结上一周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布置新一周的工作任务。学校的重大问题决策,坚持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作为单位的主要领导王殿有从不摆架子,经常到职工中去,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同时积极带头组织全体职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俗话说: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丰富办学层次,拓宽办学渠道是王殿有的又一个创新 。
2005年,辽阳县被确定为全国试点的农机区域站建设县,即将原分散在各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统一到县局管理,为了提高这些人员的综合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农机事业的主力军,王殿有经过认真思考,决定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对这些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经过多方努力,王殿有与沈阳农业大学达成协议,在辽阳县农机学校建立了沈阳农业大学辽阳函授站,成为全省唯一的县级农机校与大学联合办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