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辽宁农机化信息网 >> 盘锦市农机局 >> 农机管理 >> 正文
盘锦:大力发展农机化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作者: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3日 【字体:大 中 小】【关闭】
 

为充分认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农机化工作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深刻联系,611日,盘锦市农机局组织召开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学习民主生活会,局机关、事业单位科以上干部参加了学习。

局科教科栾峰同志做了《大力发展农机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学习主将报告,报告就什么是城乡一体化,为什么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当前盘锦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优势和建设内容,城乡一体化与农机化的联系为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机械化程度如何。从农业机械化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的限制,机械作业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而没有机械化也就谈不上工业化。从发达国家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发展模式和途径不同,但农业机械化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因此,无论从长远还是从当前来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二)      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  

我国农业正处于战略性调整阶段,与此同时,农机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特色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田间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水产业和林果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由种植、中耕、收割向储藏、保鲜、加工,由设施农业向立体农业、观光农业延伸,机械化作业几乎覆盖了农业的一切领域。面向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已成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一是机械的载体属性,保障人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实施成为可能;二是机械作业的规范性、规模性,保障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成为可能;三是机械化的高效性,保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成为可能。

(三)      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农业机械化在这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后农业劳动力成本增大,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作业就成为经济理性选择和提高收入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节本增效技术的应用,依靠人力、畜力劳动是远远达不到的,必须要依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实践证明,农业机械作业在粮食生产中,不仅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能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质量,增加农产品商品率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伏承宽局长在学习总结讲话中指出,在我市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当中,农机化工作大有可为,重点体现在“一化三带促两增”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催化剂,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提交人:盘锦市农业农村局 张微微        责任编辑: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省直单位: 质量监管站  推广站  研究所  监理总站  农机扶持中心  设计院
各地农机局: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铁岭  朝阳  盘锦  葫芦岛     
返回首页 | 政策法规 | 管理机构 | 质量鉴定 | 安全监理 | 农机补贴 | 农机推广 | 农机科技 | 经验交流 | 农机论坛
Copyright © 2009 LIAONINGSHENG NONGYEJIXIEHUA XINXIWANG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88-12号 联系电话:024-86518596 、86518601 E-Mail: lnnj@lnnj.gov.cn 辽icp备05019372号
技术支持:沈阳同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第10023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