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快了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一双筷子易折,多双筷子难断,人多力量大的效果在机具、技术的推广应用上亦能得以很好地体现。如机械插秧技术、工厂育秧技术等相对复杂,极难由个体农户独自完成,不仅需要多人协作,更需要有资金支持;又如机动喷雾器、联合收获机、机动插秧机等新机具的推广,没有合作社做后援也是极难有成效的。近年来,康平县的水稻栽植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一直是最薄弱的“瓶颈”环节,农机专业合作社正是根治良药,合作社不仅成为了推广农机化新技术的主力军,更成为了购买使用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大户。
二是打破了小农意识,增强了合作,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组建合作社之后,使机手之间、机手与种粮大户之间由原来的竞争对手关系变成了团结互助的合作伙伴,有利于打破小农意识,增强合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机专业合作社比人工劳作节省开支,争抢农时,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还大大降低了农作物收获的损失,提高了水、种、肥、药的利用率,成为农业节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对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一方面,对于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涌的今天,采用机械化耕种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力中解放出来。既改变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方式,又有效解决土地抛荒问题,一举两得。另一方面,合作社也吸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也鼓了自己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