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辽宁农机化信息网 >> 阜新市农机局 >> 辽宁动态 >> 正文
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阜新市农机局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1日 【字体:大 中 小】【关闭】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目的在于为作物的播种发芽、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耕渲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消灭杂草及病虫害,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利用机械深耕深松,可以使耕层疏松绵软、结构良好、活土层厚、平整肥沃,使固相、液相、气相比例相互协调,适应作用生长发育的要求。但目前无论是旧式耕作或机械翻地,普遍存在耕地浅,有的14-16厘米,就高产小麦来讲耕作深度一般应大于20cm,障碍了粮食产量的进一步增长。长此以往,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时对土壤的要求,粮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深耕可以加厚耕作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土壤熟化,加速养分的分解和积累,为作物生长提供深厚的耕层,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大力提倡和推广深耕深松机械化地技术,对广大农业区特别是以人畜力和小型拖拉机为主要耕作动力的农业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耕机械化技术。深耕翻技术采用深耕机械作业,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增强土壤对降水吸收速度和蓄纳能力,避免产生地表径流;同时,机械深耕的技术实质是用机械实现翻土、松土和混土,以利于恢复土壤团粒结构,调整三相(固、液、气)的比例关系,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功能;深耕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层,熟化土壤,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与传统耕翻土地相比,可每隔23年对土地深耕一次。深耕所使用的机械有铧式犁和圆盘犁。铧式犁是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深耕机械,它具有良好的翻垡覆盖性能,耕后植被不露头,回立垡少,为其它机具所不及。圆盘犁以圆盘犁体为工作部件,牵引阻力较小,耕作过程中带刃口的圆盘旋转,能切碎干硬土壤,切断草根和小树根,特别适于高产绿肥田的耕翻作业,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圆盘犁的沟底不平,呈月牙状,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二、深松机械化技术。深松打破犁底层,使雨水渗透到深层土壤,增加土壤储水能力,它是不翻动土层,不破坏地表植被,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损失的新型耕作技术。深松是指使松土厚度超过一般耕作层松土厚度。机械深松的技术实质是用机械松碎土壤而不翻土,不乱土层。通过疏松耕层以下515cm的心土,可在保持原土层不乱的情况下,调节土壤的三相比例,使耕作层下面的土壤熟化,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深松常使用的机械有通用型深松机和全方位深松机。深松层周期应为每隔2-3年深松一次。

        三、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作用机械实现上翻下松不乱土层的耕作技术称为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通常采用在铧式犁的犁体后面加装深松铲的办法来实现上翻下松不乱土层的要求。深松铲有单翼式、双翼式两种。单翼铲为加强型凿形犁铧,松土时产生的侧向力由主犁体的犁侧板平衡。

  四、实施深耕深松技术注意事项

  1、耕翻作业宜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或在当地雨季开始之前进行,因为这时不仅耕地可及时将地面的残茬和杂草翻入土中,使它腐烂,减少以后的病虫害和杂草繁殖,同时也有较多的机会充分接纳降水和促进土层熟化。特别是对需要晒垡和晾垡的半休闲地,争取早翻耕更为重要。

  2、深耕深松是重负荷作业,一般都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相关的农机具进行。耕作的适宜深度一定要因地制宜,既要根据当地的土质、耕层、耕翻期间的天气和种植作物等条件选择。还要考虑劳力、农机具和肥料的情况。原耕层浅的土地宜逐渐加深耕层,切忌将心土层的生土翻入耕层。如翻耕后持续干旱,又无水源补偿,则耕深宜适当浅些,盐碱地也忌一次犁得过深,以免加重耕层土壤的盐化。

  3、深耕深松要在土壤的适耕期内进行。深耕的周期一般是每隔23年深耕一次。

  4、深耕深松的同时,应配施有机肥。由于土层加厚,土壤养分缺乏,配施有机肥后,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的肥力的恢复。

 

提交人:阜新市农机局 王君        责任编辑: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省直单位: 质量监管站  推广站  研究所  监理总站  农机扶持中心  设计院
各地农机局: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铁岭  朝阳  盘锦  葫芦岛     
返回首页 | 政策法规 | 管理机构 | 质量鉴定 | 安全监理 | 农机补贴 | 农机推广 | 农机科技 | 经验交流 | 农机论坛
Copyright © 2009 LIAONINGSHENG NONGYEJIXIEHUA XINXIWANG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88-12号 联系电话:024-86518596 、86518601 E-Mail: lnnj@lnnj.gov.cn 辽icp备05019372号
技术支持:沈阳同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第10023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