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王庆祝家的大院,一边堆放着成垛的玉米,一边排列着各式各样的农机,宽敞的院落被挤得满满登登的,自家的小轿车也无奈地停到了院外。
“今年秋天可忙坏了,从进了九月开始,一直忙到昨天,今天才算缓口气。”一身玉米屑、满脸疲惫的王庆祝与记者打着招呼。
今年36岁的王庆祝是盖州市沙岗镇转山村的农民,他是村里第一个买农机的。那是2006年,王庆祝购进了一台旋耕机,但那时的村里人对这个“铁疙瘩”并不在意,都不相信它的“铁爪子”会比人的手还灵活,能把地种好。王庆祝就在自家和亲戚家的地里试着给乡亲们看,看到农机施展出省时、省力、效率高的强大功能,村民们这才改变了看法,逐渐地,雇王庆祝干活的人多了起来。有了收入的王庆祝把钱又都投到了农机上,几年间,他家的农机越添越多,找上门来订活的人也络绎不绝,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2009年,王庆祝和几户村民联合起来,成立了庆祝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数量发展到了十几台,旋耕机、播种机、收获机、脱粒机……合作社配齐了种植玉米所需的全部机械,机械化作业范围不仅覆盖了本村80%的玉米地,还扩大到了周边的村,并几次跨区到外市作业,村里的几户人家干脆把自家地从种到收都交给合作社“托管”,等着上秋时收现成的粮食,或直接拿卖粮的钱。
今年是王庆祝最忙的一年。刚开春,订活的人就上门了,从三月初一直忙到六月中旬,一刻也没拾闲,最后还是把自家的地耽搁了,十几亩玉米地播种误了农时,影响了收成。进入秋天,他就更忙了,找他收玉米的人排成了队。前几年,上秋时就是王庆祝和父亲爷俩忙活,今年全家人都跟着上阵了,妻子也开上农用三轮一趟趟地送粮。王庆祝每天不到四点就起床保养机械,天刚亮就得下地,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钟,忙的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难怪王庆祝的父亲心疼地说:“孩子这阵子可累坏了,足足掉了30斤秤。”王庆祝则接过话头说:“哎,就是这么忙,还是把排队时间长等着急的街坊邻居给‘得罪’了,没办法呀。明年说啥也得进一两台机器,好多帮几户收地。”
说起找上门来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多,王庆祝给记者分析了原因:玉米机收获不仅省力,而且省钱、省时、效果好。玉米一亩地机收是120元,人工最少得180元,而且机收同时直接将粮食装车,送到雇主家,又节省了运费;机收平均一亩地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收完,而人工收最少要1天时间;还有收获机将秸秆粉碎后留在地里,变成有机肥,增肥了地力。看到机收的好处多,大家就都抢着找到合作社。
今年,王庆祝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化作业面积达到了5000亩,他的纯收入也超过10万元。说起依靠农机致富,王庆祝感慨地告诉记者:“多亏了国家的政策好,就拿这两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来说,售价8万多一台的机械,享受了国家补贴后,我一台才花4万多元就开回了家。而且农机部门的技术指导、培训也跟的紧。现在,机器遇上小来小去的毛病,我自己就能鼓捣好。”
正说着,又有人找上门来,请王庆祝家的农机出马,给大棚西瓜地开沟。王庆祝一边发动拖拉机,一边笑着与记者道别:“来活了,不能陪大伙儿唠了,看来这几天又闲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