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辽中县在保护性耕作示范区,以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为技术模式,以玉米机械收获为龙头,以一万亩全面实现少耕、免耕、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为目标,全面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在全县扩大推广应用范围,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1、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为了搞好项目实施工作,成立了辽中县保护性耕作项目领导小组、保护性耕作项目管理办公室,组建项目专家组,以县农机推广站科技人员为主,聘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土肥方面专家项目区农机站人员参加,组成辽中县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导服务站,专门负责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指导实施及技术监督等。
2、按工作方案层层落实任务:结合辽中县情况,由县农村经济局牵头,在种地前由农村经济局与各实施乡镇;各实施乡镇与实施村、农户;农村经济局与农机户签订合同,落实任务,合同中明确责任与义务、项目建设目标、要求处罚条款等,实行合同制管理。
3、资金管理:上级拨款20万元用于实施农户作业补偿。
4、编制和履行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推广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按照辽宁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编制辽中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报省农机局、省农机推广站、市农机管理办公室审核。
5、抓好关键技术。选购好机具,按照操作规程搞好培训和技术指导,合理使用、调配技术人员和机具设备,以县农机推广站为主,依托辽中县会怀农机服务公司和二十个农机大户、乡镇重点农机服务队和专业户为主体,建设辽中县保护性耕作农机服务队,通过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县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帮助各村农户检修好机具,恢复技术状态,保证机具完好率,以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实行标准化、规模化服务,同时随时检查、监督项目实施情况,保证核心示范任务的高质量、足额完成。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培训农民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核心示范区的引导,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
6、项目总结。在实施过程中,一要做好实施记录,做好田间土壤肥力和含水率及作物品种及产量测试;二要建立项目档案,分析汇总数据,总结典型经验;三要写出完整的总结报告,包括项目完成情况、实施效益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