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市委、市政府和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农机、农艺、水利的融合
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需要农业、水利、农机等多个部门共同配合,要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建议农业部门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农艺方案,确定行距、株距;水利部门应根据滴灌作业需要,规划与其配套的水源设施,确定压力数据、管带铺设距离及尺寸;农机部门将结合农业、水利部门提出的方案,对机具进行研制和改进,确保农业、农机、水利有效融合,共同推进项目开展。
(二)做好机具的引进、研发和改制
针对新疆地区现有机具的不适应我市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一是在尊重我市农民耕种习惯、满足农艺需求的前提下,对本地农机企业已研制成型的机具进行改进,加装管带铺设装置,开发适应阜新地区的小型覆膜播种机械,做好机具的试验示范。二是与国内知名农机生产企业联合,研发生产适应阜新地区花生种植的大型覆膜播种机。
同时,我们要积极帮助企业进行产品鉴定,申领推广许可证,将膜下滴灌所需机具和管带列入2012年国家农机具补贴目录,为该项技术明年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保证。
(三)抓好农民和机手培训
膜下滴灌对于我市农民仍比较陌生,属于一项新技术。如若大面积推广,就要让更多的农民了解这项技术。为此,要加强膜下滴灌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力度,特别是要做好对农民和农机操作手的技术培训,为项目实施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确保农机作业质量和标准,充分发挥这项技术在增产增效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广大农民由被动推广逐渐向自觉实施转变,加快该技术在我市的推广应用。因实施面积大,培训面广、人数多,至少要达到千人以上。因此,建议在机具试验成功后及早开展。
(四)进一步完善农机作业技术体系
虽然膜下滴灌技术在增产增效等方面的效果显著,但我们也发现,该技术在残膜回收和管带再利用等方面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在增产增效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为此,应着重解决收获后残膜回收机械化,以及废旧管带再利用的问题。